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

第1012章 還有一批流爵

這回新封五大公爵、十大侯爵、十五位伯爵都是世封,一直延續後代流傳下去。

除了世封的,還有非世封的。

在大明,爵位制度可是有講究的,又世封、流封兩大類。

太祖朱元璋時期,爵位分為五等:正一品國公、郡公,從一品郡侯,正從二品郡伯,正從三品縣伯,正從四品縣子,正從五品縣男。開國武臣最低封侯,侯有“世侯”和“流侯”之分,前者可世襲,後者則不能,但子孫可襲指揮使。

到了成祖朱棣時期,爵位提升為公侯伯三等。公侯伯的散階和勳都提升為一品,武官有功先封伯。“子男”兩級預設取銷。

天啟朱由校不打算改變名稱,而改變封爵的收益不在土地和財富而在於其他,這個暫且醞釀一下再推行。現在一樣的地方在於,封“公侯伯”三級,有“世爵”和“流爵”之分。

以下為四代流伯。

方從哲、黃克纘、冉躍龍、孫應元、賀世賢、陳策、魯欽、劉渠、黃嘉善、李旦,這十人已去世,追封為伯爵,可傳四代。

他們都是曾經為自己和時代做出重大影響,有實打實軍功,但功勞也沒像戚金那麼大,然後去世或致仕回家不適合封世爵並擔任重要職務。

朱由校是個不忘本的人,他們十個四代流爵算是非常顯赫和榮耀了。

然後是對犧牲的人也封流爵,三代流伯。

左良玉、洪承疇等陣亡將領二十人追封為伯爵,可傳三代,為三代流伯。

這個洪承疇不久就死,算在犧牲裡面排第二給個三代流伯。

以上就是天啟朝大封爵的名單,之前瀋陽遼陽大戰算是小封爵,這是真正的大封爵。

其餘還有黃龍、鄭芝龍、孫守法、李定國、吳三桂等一批厲害武將,還有以及盧象升、王在晉、楊嗣昌和楊漣等重要涉軍事文官,這回都不封,算是比較可惜,功績能力繼續積攢提升,這次暫時沒排上以後爭取有機會。

如果不看積累的功績,主要看能力的話,那麼李定國和黃龍肯定封為伯爵。

但這次這兩位都不封。

原因很簡單,李定國只有十八歲,在接替左良玉的之前名不經傳,連個遊擊將軍都不是,是斥候夜不收的隊率。之後迅速成長,不僅接手左良玉效果極佳,而且在慕尼黑與大孔代一戰成名,可以說是後起之秀,但距離封爵還有一些距離。

朱由校對李定國重視是鑑於他前世的軍事才能和堅定的民族意志,李定國確實大有培養前途,如果現在破格將他封爵,估計要鬧翻天不可,也會冷了那些久經沙場的將軍們的心。

黃龍也是個不錯的人才,可是以前歷史上沒戰死的老將們都在,稍微影響了他的升職和出場機會,當然也沒有太多立功的機會,只因為諾曼底海戰的功勞封爵也太勉強了。

魏忠賢和熊廷弼都把他考慮進來封伯爵,但是他也封的話水師封的人就有點多了,而且黃龍的戰功確實不如計劃封的這些將領,這次是遺憾榜單的前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