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朝新封爵位的訊息,以最快速度加密傳回了大明本土京城。
內閣、軍機處、留守吏部、禮部、兵部官員、統計局檔案司和英國公等輔政的老顧問們,聚集消化這一名單,並籌備具體封號和封賞準備。
五大國公,要有專門的封號,比如秦良玉之前已經是忠州伯,那下一步國公是否叫忠國公?戚金是撫順伯,是否叫做撫國公?
肯定最終天啟皇帝決定,所以參與評議的官員們要討論出三個封號,回給天啟皇帝最終拍板。
對於熊廷弼初擬:全國公、沈國公、德國公,這三個國公封號供天啟皇帝參考。
魏忠賢初擬:翼國公、滄國公、法國公,這三個封號供參考。
秦良玉初擬:忠國公、貞國公、美國公,供參考。
戚金初擬:撫國公、毅國公、雷國公,供參考。
沈有容初擬:忠國公、瀚國公、浩國公,供參考。
真不知道天啟皇帝最後會怎麼定呢,不過先把這些準備工作搞好。
然後是侯爵和伯爵。
有的禮部官員對這些人全部被封為有傳承的爵位有疑問,不給土地給官有企業的股分.......這股份比土地還值錢嗎?這些公爵侯爵伯爵會不會非常不滿啊?
孫承宗、王在晉對了下眼神,心裡面同時想到這幾個禮部官員真是見識短啊,這企業的股份跟著企業的盈利走,大明最賺錢的就是這個啊。而土地種糧食的價格隨著戰爭結束變得非常平穩,就是個固定資產沒有增加,當然是股份賺得多。
孫承宗說道:“茲事體大,我大明未來不是以土地為主要收入,那麼武勳們自然也不是主要靠土地封賞。”
王在晉也說道:“武勳豈會不滿?我看英國公、成國公他們巴不得把自己田產換成我大明企業股份呢。”
這兩位較著勁的對手今天完全意見一致,那些見識短、觀念老舊的官員一下子知道沒有縫可以鑽,趕緊老老實實接受了。
然後在侯爵名單中,即使是吏部、禮部和兵部參與討論的大臣,也對李自成和劉宗敏很陌生。
這兩人的具體身份,孫承宗、王在晉都不是特別清楚,只知道他們的功績,其他人對於他們兩位的功績都暫時對不上。
有人提出了疑問,結果特邀參加評議爵位的前國公張維賢說了這樣一句話:
“李自成和劉宗敏為大明做了許多貢獻,單他們以百人之力在北海擊殺努爾哈赤,收降後金十三萬部眾,為大明開拓西伯利亞這一項功勞,封侯爵就富富有餘,但是因為他們是我大明錦衣衛的成員,不在明面活動,才委屈封伯爵的。”
原來如此,可還是一想到錦衣衛,還是有的文官覺得他們是壞人。
張維賢怒道:“對敵人狠狠地壞,是對我大明將士最大的好!你要覺得他們壞,那是跟敵人想的一樣?現在米萊迪這種間諜不知所蹤,李自成、劉宗敏在追捕間諜,難們覺得封他們不妥是因為你們有人被她給收買了嗎?”
“不敢!不敢!我等知錯了。”
孫承宗也補充道:“嗯,他們兩人是封爵裡面功勞很大的人,因為是錦衣衛卻受委屈了,功勞比我大,我這個第一伯爵在他們兩位和老不死之前,感到很慚愧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