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內,劉掣被殺的訊息席捲了整個大漢王朝。
九月的秋風裹挾著肅殺之氣席捲陳留郡,捲起滿地枯葉拍打在陳留王府的朱漆大門上。
那“陳留王”三個鎏金大字在秋陽下熠熠生輝,門前的石獅雕像上還殘留著昨夜未乾的露水。
王府正廳內,三十五歲的劉秀端坐主位。
他身著一襲墨綠蟒袍,腰間玉帶上鑲嵌的明珠在晨光中泛著溫潤的光澤。
那雙銳利如鷹隼的眼睛緩緩掃過廳內眾人,目光所及之處,在座的官員無不屏息凝神,連呼吸都放輕了幾分。
王府長史唐宜民捋著花白鬍須緩緩起身,這位年過六旬的老臣今日特意換上了嶄新的官服。
他蒼老卻沉穩的聲音在廳內迴盪:“諸位大人,想必都已聽聞陛下駕崩的噩耗,下官今晨接到八百里加急軍報,確認陛下確實已經……”
話到此處,老臣聲音哽咽,不得不停頓片刻。
郡守李煥猛地拍案而起,案几上的茶盞被震得叮噹作響。
這位年近五旬的地方大員激動得鬍鬚亂顫:“國不可一日無君!當務之急是速立新主,以安民心!若是朝堂不穩,縱有百萬雄師也難敵楚軍鐵騎啊!”
“李大人所言極是!”
典軍校尉王雷猛霍然起身,身上的甲冑隨著他的動作發出嘩啦聲響。
這位駐守陳留的將領面色凝重:“如今楚軍虎視眈眈,若朝中無主,邊關將士如何安心禦敵?”
他轉向劉秀,單膝跪地:“末將以為,放眼宗室,唯有陳留王德才兼備,可承大統!”
一時間,廳內附和之聲此起彼伏。
劉秀修長的手指輕叩紫檀木案几,唇角微不可察地揚起一個弧度。
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眾望所歸,方能名正言順。
就在群情激昂之際,一個顫抖的聲音突然從角落傳來:“萬、萬一是楚軍散佈的謠言呢?”
年輕的郡丞張瑜臉色煞白,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若陛下尚在,我等豈不成了謀逆之臣?”
廳內霎時鴉雀無聲。
幾位方才喊得最響的官員面面相覷,額頭都沁出了冷汗。
唐宜民正欲開口,劉秀卻突然起身,蟒袍上的金線蛟龍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本王已得密報。”
他的聲音沉如金鐵相擊,從袖中取出一封染血的書信:“這是潰軍帶回的軍報,上面蓋有水軍都督印信。”
他將書信遞給唐宜民:“陛下確實已經殉國,十萬水軍盡歿於長江。”
眾人這才長舒一口氣。
李煥立即跪地高呼:“國難當頭,請王爺以江山社稷為重,即刻繼位!”
“此事不可操之過急。”
唐宜民突然擺手,老謀深算的目光掃過眾人:“護國公手握十萬邊軍,公孫敖統領八萬大軍,此二人若不點頭,誰也無法登基稱帝。”
劉秀眼中精光一閃:“唐卿所言極是。”
他轉向書案,親自研墨,狼毫在宣紙上揮灑自如,一滴硃砂如血般在紙上暈開。
他邊寫邊道:“本王這就修書二位將軍,陳明利害。”
登基稱帝若是無法得到前線將士的支援,就算登基也不過是個傀儡。
所以,他目前最重要的是得到兵權!
與此同時,同一輪秋陽下,蔡陽郡的清河王府卻是另一番景象。
年過五旬的劉成斜倚在鋪著白虎皮的太師椅上,手中把玩著一柄鑲滿寶石的匕首。
陽光透過雕花窗欞,在他陰鷙的面容上投下斑駁的陰影。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