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拙何在?”
“正在縣衙統計流民數目。”
趙觀瀾掏出手帕擦汗。
“今日又來了三百多流民,縣裡糧倉......”
“隨我來。”
閻赴大步走下城樓,官袍在風中獵獵作響。
縣衙三堂,陳守拙正對著文書皺眉,見閻赴到來,他慌忙起身行禮。
“大人,情況不妙,按這個速度,不出半月......”
閻赴抬手製止了他,目光掃過二人。
“你們覺得,縣衙裡的糧食不夠讓那些百姓活命嗎?”
趙觀瀾與陳守拙面面相覷,秋風捲起落葉,在三人腳邊打著旋兒。
閻大人的問題讓他們只能苦笑,縣政司日日和糧食稅銀打交道,哪裡能不明白如今縣衙糧倉裡面的存糧還有多少?
不說別的地方,只怕今年從縣原本的百姓手裡糧食都沒多少,多半有不少人家家裡是要斷糧的,總不能為了賑濟災民,把糧食都給城外的人吧?
真要是那樣,鄉親們怎麼活下去?
“張煉。”
出人意料,閻赴輕喚一聲。
年輕的典吏會意,從懷中取出一把銅鑰匙,帶著人馬奔赴農家大院,那排剛剛修建,上鎖的倉廩邊,閻赴,趙觀瀾,陳守拙都在,鑰匙插入鎖孔的咔嗒聲在寂靜的院子裡格外清脆。
當倉門緩緩開啟時,趙觀瀾發出一聲短促的驚呼。
倉內糧袋堆至房梁,金黃的麥粒從幾個破損的袋口溢位,泛著誘人的光澤。
“這......這起碼有兩千石!”
陳守拙的聲音發顫,他從沒見過這麼多糧食,還都不是那些縉紳家裡發黴的糧食,而是真正的新糧。
“三千石。”
閻赴糾正道。
“還有其他糧食分散在九處秘密糧倉。”
他抓起一把麥粒任由其從指間流下。
這些都是他從赴任的時候,就開始準備的東西,最初他們的計劃是蒐集一萬石糧食,為此他將自己路上賺的所有錢,加上剿滅劉家的錢財和劉家糧食,還有縉紳四族的賄賂和抄家的糧食全都蒐集到此處。
在大明,尤其是接近小冰河時期的大明,糧食這種東西,意味著抗風險能力。
糧食越多,養的人口就越多,百姓越多,兵馬才會越多。
趙觀瀾驚歎拱手,終於鬆了一口氣,有這麼多糧食,那些百姓應當是不會餓死太多了。
“大人神機妙算!”
旋即陳守拙也興奮了幾分。
此次陝西周邊大雪和糧荒嚴重,說不定憑藉著這些糧食,從縣的人口和實力還能增加不少。
閻赴只是搖頭,目光肅然,心中默默盤算著這批流民要如何賑濟災。
“明日開始,張煉會負責開倉放糧,記住三點,一是糧價只准比平時低兩成,不可低太多,二是在四個城門設粥棚,三是所有領粥者必須登記名冊。”
是的,他打算讓從縣吃下這批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