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祖左宗棠

第53章 第二次黃海海戰(四)

雷擊戰術,惟置之死地而後生!

程璧光深諳此道,透過傳話筒朝著總管輪大喊到:“鼓風!提速至18節以上!”

鼓風,即強壓通風,透過這種辦法可以臨時提高戰艦的速度。

程璧光接連下令,要求各艦跟隨廣元號號令行駛,持續加速,不得隨意變更航線,不得提前施放魚雷。

各艦跟在廣元號身後,形成一個“人”字陣型,迎著高千穗號的炮火向前。

1200米、1000米、800米,距離在不斷縮小,受傷的高千穗號僅有15節多一點的航速,而對面跑的最快的是廣謙號,根據廣元號觀測手的事後估計,廣謙號的速度很有可能超過了20節,整艘軍艦就像是在海面上飛行。

當距離來到七百米處,右側廣亨號艦上火光一冒,靠近舷側的地方發生爆炸,然後就看廣亨號陡然減速,很快被拋在戰列之後。

程璧光不為所動,抬手擦了擦錶盤上的水沫,沉聲下令道:“準備發射魚雷!”

當距離來到四百米左右,廣元號、廣觀號、廣謙號受到了高千穗號的猛烈攻擊,就剛才一直都沒動用的260mm主炮也用上了。

廣謙號吃了一發近失弾,整個艦船右半邊裂開了一個大口子,幾乎佔了艦長的三分之一,舷側的口子裡冒出大量的蒸汽,但廣謙號依然憑藉著慣性衝到了前面,用撞角狠狠的刺進了高千穗號剛剛修補上的口子裡,五枚魚雷貼身釋放,炸出絢爛的火花。

看著廣謙號的決死衝鋒,程璧光的眼中頓時湧出了淚水,用著略顯沙啞的聲音,程璧光朝著魚雷室的傳聲筒大喊:“發射魚雷!”

片刻之後,戰艦前左右共三枚黑色的魚雷,帶著濃烈的蒸汽,縱身一躍,劃過一個簡單的弧形,頭部略微下沉,沒入水中,不到一秒的時間,頭部重新出現在前方水面,帶著白色的尾跡,用24節的極速,向著前方的戰艦急駛而去。

隨後,廣觀號和廣亨號也釋放了魚雷,12枚魚雷帶起的尾航跡呈現出不太標準的扇面,向著對面敵艦急速而去。

完成任務的廣元號高速左轉,右舷揚起,轉身離開現場。

程璧光抓著欄杆,扭頭看向落在後方的廣亨號,此時的廣亨號航速大跌,艦首已經燃起大火,作為傷員,她已經被將死的高千穗號盯上。

但這點射速相比於魚雷又能算什麼呢?

算上廣謙號釋放的魚雷,如今已經至少有十二枚魚雷在高千穗號的身上爆炸了,就算是定遠也該沉了。

而廣亨號由於撤的及時,雖然艦體已經開始沉了一部分了,但還需要一點時間,廣謙號就慘了,整個艦艏都被炸的不成樣子了,幾乎斷成了兩節,艦上的人也十不存一。

脫離雷區的廣元和廣觀帶魚雷爆炸完畢之後立即返回,開始進行救援。

就在轉彎時,廣觀號發現了逃跑的高雄號和後面追擊的南琛、南瑞,立即傳送了救援請求。

而南琛和南瑞也不敢怠慢,立即強壓提起速度逼近高雄號,在500米左右的地方,兩艦朝著高雄號傾瀉了一輪炮火,同時各朝高雄號釋放了兩枚魚雷,然後趕去救援廣謙號和廣亨號的戰友。

孰料,這四枚魚雷均沒有擊中高雄號,高雄號在發現高千穗號不對勁之後就立即右轉,離開了這個地方,恰好躲開了魚雷,但卻被南琛號的203mm主炮命中,遭受了一發305mm炮彈的艦體中部本就脆弱,現在更是直接崩解,動力全失,艦上燃起大火。

靠近之後的南琛號和南瑞號才發現這場雷擊戰的慘烈。

廣謙號艦體前部全部碎了,一道裂口橫貫右舷,一直延伸到左舷後方,全艦108人僅有29人存活,其中還包括了13名重傷員。

廣亨號水線處破了六七個洞,等南瑞號趕到時,這艘戰艦隻有上甲板還在海面上,管帶林國祥重傷。

林國祥也是一員身經百戰的老將了,他是船政水師的第四位艦長,曾任琛航號管駕,鄧世昌是他的副手,1875年牡丹社事件,他率領琛航號兵商兩用艦往返臺灣,參與對日作戰;十年後的1885年,中法戰爭馬尾海戰,他管帶濟安號炮艦,參與對法作戰,多次擊中法艦;而如今,又是一個十年,1895年,他管帶廣亨號擊傷擊沉日艦高千穗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