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祖左宗棠

第63章 陸軍整軍計劃

“富國”固然是眼下的最要務,但若不能“強兵”,再富也不過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罷了。

因此,賠款中軍費佔比依然很大,足有800萬英鎊,佔賠款的一半以上,同時,在直接賠款外,東南還收到了賠款利息、臨時抵押關稅等間接賠款約70多萬英鎊,這部分錢也全部被投入軍隊建設。這筆錢將以四六比例分別流向海軍和陸軍。

在經費問題敲定之後,就該選擇假想敵來有方向的制定發展計劃,因此,東南選擇以對抗沙俄和統一全國作為整軍目標,制定了《光緒二十一年整軍計劃》。

在計劃中,陸軍司分析了這兩專案標的難處和要點。

第一個目標,統一全國

如果要實現這個目標,軍隊戰鬥力倒還在其次,重點是數量,要想統一全國,起碼得動員起90萬人,這樣才能鋪滿戰線,保持國內穩定。

單靠現在東南肯定是無法維持這樣的軍隊規模的,所以這要考驗動員能力,這也是本次整軍計劃中的共同難點。

第二個目標,戰勝沙俄

如果要實現這個目標,東南就需要建立起以量為主,質為輔的陸軍。

儘管沙俄陸軍在武器裝備、指揮等方面遜色於法、德等西歐陸軍強國,但沙俄士兵吃苦耐勞,作戰頑強,再加上沙俄陸軍向來以龐大的規模而著稱,這就使得這頭北極熊絕不容小覷。

在過去的七十年間間,多次歐陸戰事中,沙俄動輒動員起百萬級的兵力,令其他歐洲列強頗為忌憚。

歷史上的日俄戰爭,沙俄動員了三百五十萬人,但受限於投送能力,到達東北的部隊並不多,但能到達西北的部隊卻不少。

雖然如今的沙俄陸軍兵力保有量處於歷史較低的水平,但依然擁有常備軍五十萬之眾,另有數萬哥薩克等炮灰部隊,近二十萬部隊佈置在中亞和北亞,這都是需要警惕的。

而後勤方面,一旦西伯利亞大鐵路通車,沙俄與東南其實相差不大,甚至還要勝過東南一籌。

實際上,對於我國地理的認知,存在著與大部分人的認知相悖的情況,也就是大部分人對於我國北方的遼闊不夠理解。

廣州到北京的距離比北京到漠河的距離還要短60公里。

西安到伊犁的距離則有3200多公里,僅比伊犁到莫斯科的距離近100公里。

在這樣的一片土地上作戰,缺乏開發的東北和地廣人稀的西北同樣是東南陸軍的噩夢。

雖然以上地段環境要比西伯利亞要好得多,但顯然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應付的,否則左宗棠西征時也不必這樣麻煩了。

其次就是這些地方上的俄國兵力,不同於日本,一旦開戰,中國的西北和東北都將是戰場,而東北相對來說是中強俄弱,而西北則是俄強中弱。

但這並不代表可以抵消了,俄國在西北擁有的優勢是遠大於中國在東北擁有的優勢的,所以如若戰爭不可避免,那就必須在西伯利亞大鐵路通車前結束這場戰爭。

所以這個問題就要結合第一個目標一同解答了,因為東南要面對的敵人不僅僅是列強,還有國內的敵人,只有完成國家的統一,東南才能夠抽出手跟俄國人掰手腕。

這兩個問題共同考驗了東南陸軍的戰鬥力和動員能力。

這就需要東南陸軍建立起可靠的兵員訓練計劃和高效的戰時動員體系,這是本次整軍計劃的重中之重。

針對動員問題,東南陸軍司對兵制進行了改革,制定了三年兵役再轉為後備役的徵兵制,並在東南六省進行了全面的推行。

同時,陸軍司還按照軍事區劃設定兵役站,加強對後備役的管理能力。

針對軍隊戰鬥力的問題,除了加強訓練、保證裝備、後勤等方面,還有一項亟待解決的重要事項——國民的貶軍思維。

這一問題的出現是一個長久的歷史議題,在五代以前,中國文武不分家,許多時候尚武重於尚文,這就使得漢唐能夠雄踞中原,傲視天下,使四夷來朝。

然而,自宋明以降,重文輕武政策改變了原有的狀況,在興文抑武的政策指導下,軍隊的地位逐漸降低,以至於出現“好鐵不捻釘,好男不當兵”這樣的俗語。

而宋朝將罪犯刺配發軍隊政策又衍生出“賊配軍”、“小赤佬”等詞彙。

封建軍隊兵匪一家的習慣也進一步使大部分封建軍隊成為一個人渣聚集地。

若要根治這一問題,就要從兩方面入手,第一是嚴格管束軍隊,嚴肅風紀,嚴禁有擾民害民之事發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