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祖左宗棠

第35章 東學黨起義

隨著東南海防司的建立,南洋完全拒絕了戶部對海軍的撥款,擁有了完整的海軍部,可以自主的建設海軍。

海軍軍費得到解放,隨之而來的是新一期的購艦計劃。

左念微自然不會被日本人和英國人牽著鼻子走,就目前的資訊來看,日本人似乎並沒有訂購富士級戰列艦,不然英國人不可能不向南洋宣傳,而且就薛福成的觀察,日本人現在依然在為吉野和春日這兩級戰艦的二號艦奔走,試圖再兜售一波債券來換取資金支付這兩艘戰艦的尾款。

再考慮到日本要為戰爭準備一定的資金,這場戰爭至少要花上一千萬英鎊,日本應當是沒有錢來購買戰列艦了。

而南洋現如今同樣也沒有能力購買戰列艦,因此左念微決定退一步,購買另一艘戰艦——

義大利的加里波第級裝甲巡洋艦。

加里波第就是一艘典型的適合弱國的高價效比戰艦,設計前列,包含了許多萬噸戰艦的設計思路,整體素質優秀,火力兇猛,沒有明顯弱點,噸位也合適。

但對於南洋來說,價格依然是一個問題,阿根廷人前前後後為加里波第級的一號艦花費了75萬英鎊,這對於南洋來說絕對是一筆鉅款,南洋每年的造艦經費也只有20萬英鎊。

不過左念微並不準備現在就買,因為這艘戰艦一定是趕不上戰爭的。

按照義大利人的性子和效率,就算是現在下單,那也得到1894年之後才能開工。

所以說,按照左念微的想法,這艘戰艦可以現在訂,但是時間上並不著急,可以與義大利人先談著,好好的琢磨琢磨戰艦的細節。

最好是能將最後的設計圖也一併購來,供本國仿製研究。

因此,左念微在與左宗棠商量過後,決定先委派駐英法意比四國公使薛福成前往義大利談判,商討購艦事宜。

同時再派魏瀚赴歐與義大利商談戰艦改造設計問題,並考察各國戰列艦與裝甲巡洋艦的情況。

談判的過程本來還比較順利,義大利人對於來自遠東的市場是抱有十二分的熱情。

但隨著另一件事出現,義大利人的態度卻突然曖昧了起來。

1894年2月,朝鮮古阜、泰仁的上千名農民在當地東學道首領全琫準、崔景善、金道三、鄭益瑞等人的率領下,發動了一場農民起義。

這場起義很快就掀起了一場大變動,很快就擊敗了當地的守軍,並擊潰了前來圍剿的官軍。

而在朝鮮官方做出充足反應之前,北洋、南洋和日本先後派遣了多艘軍艦前往朝鮮。

3月,北洋水師先派出了濟遠號防護巡洋艦(2300噸)與操江號炮艦(950噸)前往仁川,觀察事態,保護清租界內的僑民。

同月,日本也派遣了千代田號防護巡洋艦(2440噸)與八重山號通報艦(1580)前往仁川,保護日租界內的僑民。

隨著日本軍艦的到達,南洋也決定派出建威、建安兩艘魚雷炮艦(912噸)前往仁川,並且就此事與北洋開始溝通。

4月,起義軍成功佔領並守住朝鮮三大重鎮之一的全州,讓朝鮮上下大為恐慌不得不向宗主國大清求援。

但對於這場來自藩屬國的民變,京師的那群官老爺自然是不甚關心,剛開始,禮部甚至為對朝鮮的報告做出任何反應,一心沉浸在老佛爺的六十大壽上。

不得已,朝鮮使節只好轉頭前往天津求見李鴻章。

李鴻章對於此事則保持了高度的警惕,除了電令身在漢城的袁世凱密切關注情況外,李鴻章還第一時間上書朝廷請求發兵入朝,保衛藩屬。

在朝中磨蹭了一段時間之後,六月初,朝廷終於下達旨意,讓直隸提督葉志超率軍入朝,如今經費還算夠用的北洋水師也是立即將馭遠號防護巡洋艦(3100噸)、揚威號撞擊巡洋艦(1350噸)派往仁川。

李鴻章對此依然覺得不夠保險,決意修書一封與奉軍統領左寶貴,希望他打探打探日本人的情況。

南洋方面自然也沒閒著,儘管派遣陸軍前往朝鮮的計劃被北洋與朝廷聯手否決,但南洋海軍依然是死皮賴臉的開進了仁川港。

在南洋北洋齊出動的情況下,日本在未經朝鮮方面同意的情況下派遣了陸海軍隊前往朝鮮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