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戰的訊息傳遍各國,雙方的勝負看似接近,但明眼人都明白,這次海戰南洋並沒有受到傷害,主力健全,且力壓日本。
面對這種情況,日本政府立即撥款,試圖將兩艘巡洋艦從英國取回。
但這就導致了日本陸軍的經費縮減,左右難開,而日本能抵押的礦產和資源都已經豁出去了,要是在抵押下去,那就是金山和關稅了,即便是日本,也是絕難接受的,但如果不這樣做,英法德美四國的銀行就要對日本的大額借款拒之門外。
面對這種情況,日本選擇孤注一擲發動下一輪對華戰事,以期逼迫北洋和清廷求和。
在9月22日對鴨綠江防線進行了試探性攻擊,總共派遣3000人,對駐守寬甸的銘軍兩營進行了渡河偷襲。
結果,日本以3人死亡、12人受傷的代價,擊潰了兩營銘軍,共計1000餘人,擊斃七十八人,五百人失蹤。
但日軍的行動很快被附近的八旗馬隊發現,由依克唐阿率領的黑龍江八旗馬隊(其中旗人很少)對這支日軍展開了攻擊,最後配合到來的楚軍左翼騎兵隊和南洋陸軍121團將日軍擊敗,擊斃三百餘人,俘虜一千餘人,失蹤者難以統計。
一場陸戰、一場海戰讓北洋的地位岌岌可危,北洋陸軍精銳不過萬人,更是都集中在直隸和鴨綠江,海軍更是隻剩下四艘主力艦和一些訓練艦和炮艦。
守口尚且不易,更不必說進取了。
而最讓李鴻章憂心的事情是北洋艦船的修理工作,縱觀全國上下,五大船廠,江南、福州、旅順、天津、黃埔,只有江南造船廠和福州船政局有建造二千噸及以上戰艦的經驗。
北洋控制下的旅順造船廠和天津製造局都只建造過六七百噸的炮艦和一千多噸的民船,並未建造過較大的戰艦,對於戰艦的維修也只是基礎水平。
而如今的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艦的受傷情況十分嚴重,完全不是遼、津兩廠能夠應對的局面。
因此,李鴻章也只好向滬、閩兩廠求助。而江南造船廠和福州船政局在檢查過後,也對北洋表示,致遠、經遠兩艦的基本沒有修復價值,同時表示,致遠號能被從大東溝海域拖回來都已經是奇蹟了。
而靖遠、來遠兩艦的修復價值也不高,即便修復,那也只能充當訓練艦。
在討論過後,李鴻章最終還是決定重新訂購戰艦,但考慮到外國軍艦的價格過高,受戰爭影響,北洋求購軍艦較難,而且如今北洋財政糟糕,只能選擇國內的戰艦。
而福州船政局和江南造船廠也是對此事充滿了熱情,向北洋開始推銷自己的戰艦。
江南造船廠拿出來了兩款戰艦,第一款是根據經遠級和鎮海級裝甲巡洋艦研究出來的袖珍版裝巡,排水量3800噸,裝備有兩座雙聯裝210mm克虜伯炮和四門150mm克虜伯速射炮,報價210萬元。
第二款為防護巡洋艦,是根據靖海級防護巡洋艦縮小改良而成,排水量2800噸,裝備有兩門210克虜伯炮和四門150mm克虜伯速射炮,報價187萬元。
福州船政局拿出的戰艦則是兩款二等近海防禦鐵甲艦和兩款防護巡洋艦。
第一款岸防鐵甲艦是根據龍威級改進而來,排水量2550噸,將龍威級的艦體放長,幹舷提高,徹底擺脫了蚊子船的船型,裝備有一門260mm克虜伯炮和三門150mm克虜伯速射炮,報價65萬元。
第二款岸防鐵甲艦則是楚雄級岸防鐵甲艦,排水量2900噸,裝備有一門270mm克虜伯炮和三門150mm克虜伯速射炮,報價85萬元。
第一款防護巡洋艦,是根據致遠級和定海級綜合改進而來,排水量2600噸,裝備兩門210毫米克虜伯炮和四門120mm速射炮,報價139萬元。
第二款則是一款戰鬥、訓練兩用艦,排水量2300噸,裝備有兩門150mm克虜伯速射炮和兩門120mm克虜伯速射炮,報價88萬元。
對於兩家的方案,李鴻章表現的比較謹慎,在考慮過後,決定向船政訂購兩艘龍威級改進型岸防鐵甲艦和兩艘訓練艦。
“購四艦以充應急,待來日議和,另向英廠、德廠購置良艦。”
毫無疑問,李鴻章依然不相信國造艦船,依然認為它們還不夠成熟。
同時,對於北方戰事不順,李鴻章開始考慮編練新軍,並開始透過漢納根基礎德國陸軍人員,希望能夠聘來德國教官。
然而,就在李鴻章籌劃著北洋“振興”的時候,一片陰雲已經籠在了紫禁城上空。
“季直,你可為左公作保?”
“瓶廬公,但有聖旨,天下英雄義士莫敢不從。”
一間屋子裡,一老一少兩個人在桌前密謀著什麼事情。
老人明顯有點擔憂,把玩著桌上的鼻菸壺。
而一旁的青年卻氣定神閒的坐在桌前,品著上好的茶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