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祖左宗棠

第57章 登陸奄美,朝廷的無用功

針對奄美的戰術,核心還是“快”,以最快時間拿下奄美和喜界,隔斷九州島與琉球列島的聯絡,防止日軍增援。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劉永福沒有等第二批部隊的到來,而是率領著第一批選鋒軍展開了進攻奄美的計劃。

為了收復奄美,徵日艦隊一共出動了五艘巡洋艦和全部的運輸船,僅留下建威、建安在琉球待命。

按照計劃,整個艦隊被分成兩個梯隊。

首先是由定海號和濟海號組成的警戒編隊,在最前方進行偵查,防範可能會出現的日本艦船,儘管這一機率很小。

餘下艦船則組成本隊,跟在他們身後,由鎮海號、楚同號和龍威號擔任掩護。

艦隊在出航後,繞過琉球島,沿著列島東側海域,駛向奄美大島。

進攻奄美的本隊是在3月18日傍晚出發的,在前往目的地的航渡過程中一路平順,在3月19日中午接近了奄美大島。

此時,速度遠快於本隊的警戒編隊已等候在預定海域,在與本隊匯合後,他們傳來了偵查得到的訊息,日本並未有出海軍艦,水上力量應當與那霸一樣,僅有少量炮艇。

同時,警備艦隊還聯絡到了奄美大島上的琉球人和漢人,獲得了一些軍事資訊。

奄美大島上九成以上的土地為森林,主要軍事力量集中在名瀨港,包含一個守備大隊和一個臨時動員的大隊,前者共有900人,後者為1300多人,島內反抗力量主要由琉球人和日本人組成,以反對日本政府軍費攤派為主,沒有發現琉球復國力量的存在。

基本地理和軍事情況與先期預測並無差別,而三月份的列島風暴天氣出現的機率已經大大降低,各艦氣象士彙報的天氣情況也是良好,適合開展登陸作戰。

由於琉球一戰打的太過於輕鬆,而且相隔時間過短,選鋒軍依然是登陸戰的萌新,但鎮海號的海軍陸戰隊水兵長卻相當有想法。

不同於美國的源遠流長,海軍陸戰隊這東西在整個東方都是一個稀罕物,在東方,海軍陸戰隊的主要職能其實是跳幫作戰,與早期的歐洲國家一樣。

除了南洋,其他的勢力均沒有認識到這一登陸作戰單位的價值,但南洋也囿於財政困難,並沒有能力擴張海軍陸戰隊,陸戰隊員依然是由艦上水兵兼任。

但這些人裡總會出來幾個有才能的人,開始主動探索這一戰術,尤其是在甲午戰爭中登陸作戰的普及。

鎮海號的海軍陸戰隊水兵長鮑世模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在戰爭開始之前,鮑世模主動提出了一套登陸作戰戰術,這一戰術主要分成兩步,第一步是使用魚雷艇等高速小艇作為偵察單位,對登陸地點進行勘測,包括障礙物佈置、海灘坡度、火力點分佈等。第二步,針對偵察所得,海軍提供炮火打擊,並用炮擊掩護登陸部隊。

這一套登陸作戰主要是針對搶灘登陸,但本次登陸作戰是直奔敵方港口,所以第一步的很多步驟就可以直接略去。

次日8時,作為岸防鐵甲艦的龍威號與楚同號抵近名瀨港,面對突然出現的軍艦,炮臺內的日本人愣了一下,但隨即看到艦艇上懸掛的黃龍旗,立即厲聲呼喊。

收復琉球的作戰過於迅速,再加上徵日艦隊的交通封鎖,導致日本還沒有得知琉球已經失陷的訊息。

但奄美大島上的日本軍隊畢竟是日本的正規軍,雖然不是什麼百戰精銳,但作為一支近代軍隊該有的反應速度還是有的。

名瀨港外的四座炮臺開始向龍威號和楚同號發射炮彈,這些炮臺雖然大多是明治之後改造的,但防護效能依然一般,上面安裝的是193mm法式前膛炮。

楚同號和龍威號使用152mm艦炮朝著幾個疑似目標進行了一輪炮擊,面對兩艦的炮擊,炮臺內的日本士兵忍耐不住恐懼,紛紛開火,但回應他們的只有更猛烈的炮擊,270mm、254mm的炮彈飛向炮臺,這四座始建於康熙年間的炮臺上水泥和下面的青磚被炸的紛飛,那這四門大炮也被炸飛上了天。

此時,灣內的日本軍隊已經進行了初步的集結,在淺灘和港口處行動。

各艦又朝灘頭進行了兩輪炮擊,隨後,鎮海號上放下去兩支艦載炮艇,這些炮艇上搭載著一門75mm艦炮,本也就屬於海軍陸戰隊的工具,定遠號上也有,還是四艘,不過在定遠號上一般是作為戰艦的火力補充,拆下來抬到甲板上使用。

這兩艘炮艇將會與其他小艇一同行動,將登陸部隊送抵灘頭。

先行登陸的是四艘艦載魚雷艇,他們的速度足夠快,將20餘名偵察隊官兵送上岸,在查驗周圍環境無異之後,旗手向後續部隊傳送了安全登陸的資訊。

這些登陸艇都不是專業的工具,大多是艦上搭載的卡奴艇、捕鯨艇以及各式民用小艇,單次行動只能呼叫四十多艘小艇,將四百多人送上灘頭,這些人在灘頭林地中受到了輕微抵抗,隨後便向港口而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