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行政班子在湖南的問題,左念微給出的指示就是,不必顧及他的面子,只要有理有據,就按規矩來辦。
左念微不想在這方面糾纏太深,在給第八師回了幾封電報,指示他們組建湖南暫一師之後,左念微還是把主要精力繼續放在西征上。
除了漢陽的兵工廠和鋼鐵廠,武漢還有兩個尚未建設成功的重要設施——兩條鐵路——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
中國的鐵路建設發端於同治年間,彼時太平天國戰爭尚未結束,英國、法國等國商人就曾多次向清廷提出修築鐵路的建議,但是因為涉及內地通商權益和挑夫生計問題,再加上保守勢力的敵視,所以中國的第一條鐵路遲至1876年才得以在上海至吳淞間鋪設,即所謂的“淞滬鐵路”。
這條鐵路一開始就掌握在英國商人手裡,由英國怡和洋行控股,由於此時清廷保守勢力依然反對修建鐵路,因此這條鐵路的修築權實際上是英商採取誆騙手段從上海道臺手中騙取的,從一開始修建就阻力重重,通車後不久就被迫賣給清廷,贖回這條鐵路之後,清廷立刻將其全部拆除。
但因主持拆除事宜的是洋務派干將沈葆楨,因而使用了一個金蟬脫殼之計,將拆下來的鐵軌和機車、裝置運到臺灣,為丁日昌修建鐵路提供方便。
但因保守勢力的阻撓,丁日昌的臺灣鐵路一直都沒有修建起來,之後的數年之間,洋務派與保守勢力進行了數次交鋒,最終因為中法戰爭的刺激,清廷才開始認真考慮鐵路建設問題。
1886年,南洋的徐海鐵路、北洋的開平鐵路紛紛開工建設,中國的鐵路事業從此蹣跚的走入國人視線。
甲午戰爭之後,隨著東南巡閱府的建立,鐵路建設進入到了一個高峰期,不光是東南在治下大建鐵路,清廷也萌生了建設鐵路的想法
而京漢鐵路作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其早在1888年時就已經有了計劃,從1889年就開始建設了。
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一計劃一直被擱置到甲午之後才正式開工。
清廷在當時選擇了“官督商辦”,由各省富商集股修建,但清廷早已信譽掃地,因此各省富商各懷觀望,願意出錢的東南商人又被警惕的清廷拒之門外。
面對這種情況,清廷只好撥款修建,但後續建設新軍等更加重要的事情出現,導致這份路款又被清廷挪用。
不得已,張之洞只能選擇借外債建設,借款築路的訊息一經傳出,美、英、法、比等國的公司派代表蜂擁來華,競相兜攬。張之洞認為其他國家胃口太大,而比利時是個小國,鋼鐵資源豐富,鐵路技術成熟,最主要是他們“於中國無大志”,比較讓人放心。
因此將工程交給他們,但由於清廷的忽視,鐵路工程合同存在嚴重缺陷,最終導致京漢路權完全落入外國人手中,從鐵路的建設到運輸、用人、財務、排程、行政,全部經營管理均由比利時公司控制,為鐵路借款開了一個極壞的先例。
而清廷這一操作自然引得國內群情激憤,不得已清廷只好出面罷免了郵傳部左侍郎陳璧,然後準備向怡和洋行借款,再向比利時贖路,但由於革命的爆發,這一行動也被迫終止。
而未來東南接手之後,也肯定是要與比利時人談判的,目前比利時公司建設了鄭漢路段,算是建完了一半,但由於比利時公司偷工減料,鐵路建設質量堪憂,所以東南一定不會當那個冤大頭,讓比利時人安安穩穩的退出去的。
但這是交通部和中華鐵路集團的事情了,作為一個將領,左念微現在要做的只有一件事——
“戰時,我部正式徵用鄭漢鐵路段!”第十八師工兵營營長劉積仁將一紙批文放在劉家廟火車站的經理辦公室的辦公桌上。
“京漢路上的每一顆螺絲釘都是比利時公司的財產!任何人都無權接管!”
這個跟共和軍叫板的洋人叫做麥利那多,是個義大利人,漢口段鐵路經理。
“少他媽跟老子廢話,這是上級批文,你只管配合,還他媽的以為自己個偽清地盤上呢?”前來通知的劉積仁聽到這個洋人蹩腳的漢語,嗤笑一聲。
“你懂得怎樣管理鐵路嗎?你知道怎麼向火車打訊號燈嗎?你知道……”
“行了,閉嘴,老子不知道,但有人知道,犯不著你在這逞能。還有,鄭漢鐵路上跑的第一輛火車還是給偽清官員逃跑用的,我們還沒找你算賬呢!你現在最好配合一點。”劉積仁手一揮,直接打斷了麥利那多的喋喋不休,“我最後再說一遍,現在,戰時,軍管,懂嗎?”
說完,劉積仁直接離開了火車站,而乘船抵達漢口的鐵路公司將會接管火車站的排程工作。
京漢鐵路畢竟還沒完工,鄭漢鐵路段自然也沒通車,如果不是戰時,東南也不會如此匆忙。
相比於沒有路權的京漢鐵路,南下的粵漢鐵路就要好辦多了,好辦到連鐵路都還沒影子。
粵漢在去年中剛剛動工,但由於路權、資金、工程等種種原因,到現在也沒有取得實際進展,六個月時間僅僅修了0.93公里。
不過沒修也是件好事,共和軍抄了粵漢鐵路工程局,抄得路銀338萬銀元,另有其他外國票據值19萬英鎊,總計金額相當於41.8萬英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