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東南和英國在日本問題上的合作使得雙方關係進一步親密,但結盟依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裡侯爵是個保守派帝國主義者,他堅信落後人種的進步必須經過歐洲人,特別是英國人的統治階段,必須以武力保持這種階段,他的使命就是擴大和保衛大英帝國。
19世紀最後十年,主要歐洲大國紛紛結盟,而他認為英國不需要同盟國,保持“光輝孤立”,維持歐洲均勢,不支援約瑟夫·張伯倫與德意志帝國結盟的主張。
但同樣的,他也是一個極度務實的人,這次六國瓜分日本實際上就是因為這位首相的保守政策。
這麼做的直接後果就是使得沙俄為侵佔日本領土找到了藉口,縱然日本保留著反攻的權力,但這一影響已經是極大的了,在外界看來,沙俄在遠東獲得溫水港已經是事實了,大湊、函館、室蘭,沙俄一下子在遠東獲得了數個優秀的大中型港口。
在讓日本對英國更失望的同時也讓中日兩國的合作進度大大提前。
而當9月份,法俄兩國結成遠東同盟時,英國依然拒絕和東南或者美國結盟。
但這位首相也並非是頑固不化,他雖然再次否決了中英同盟,但卻批准了《援華法案》。
在該法案中,英國對中國的鋼鐵、造船、鐵路、機械製造、軍工生產等十三項工業進行了全方位的資助,總價值9000萬英鎊,為低息貸款,分五年交付;向東南開放200餘項專利的購買;由東南巡閱府出資,英國政府招募的1300餘名工程師將前往東南進行為期五年的工業指導;為中國公派留學生增加13個專業,800個理工科留學名額。
這筆貸款對於東南來說很重要,1897年,東南巡閱府全年的財政收入為2億華元,約等於0.3億英鎊,僅有這筆貸款的三分之一,而且這筆貸款的還款要求非常寬鬆,東南巡閱府可分20—25年還清,可以以華元、英鎊、貴金屬及其他實物形式歸還。
至1897年9月,東南巡閱府這一趟為期四個月的訪英活動以左念微在海格公墓祭奠偉大的導師卡爾·馬克思收尾,9月15日的一個清晨,左念微率領中華黨五位核心黨員,在避開主要人員關注後,前往公墓,進行了十五分鐘的簡短而隱秘的祭奠。
在英期間,東南除了進行了頻繁的外交活動,其海軍編隊還同英國皇家海軍進行了多次聯合演習。
東南海軍官兵們的戰術素養、裝備操作等都得到英國官兵的讚賞,泰晤士報等諸多報刊上也多次刊登這些訊息。
而在返航的途中,左念微又受邀訪問了法國、德國和荷蘭的港口,就遠東合作、貿易等問題與法德兩國進行了討論,修訂了雙方的通商章程。
然而,當左念微時隔十二年重新來到柏林時,一件不太令人開心的事情橫在了東南和德國之間。
左念微在抵達德國之後的第二天,得知德皇威廉二世剛剛接待過來自於清廷的使節,雙方疑似在軍事和經濟領域進行了不少的“友好合作”。
當即,左念微改變了自己的行程,在覲見威廉二世之前,左念微前往了漢堡的弗里德里希斯魯莊園,看望了德國前首相俾斯麥。
左念微這一行動對於與俾斯麥關係不佳的威廉二世及德國政府而言,完全是一道無聲的抗議,對於德國前腳表示支援東南統一中國,後腳與清廷達成合作的無信且狂傲的外交行為的抗議。
隨後的幾天,左念微弄清楚了清廷這次出使的緣由,此次清廷的主使為伍廷芳,目的地包括法、德、意、比、美五國,其主要目的是鐵路和新軍。
對於清廷的動靜,東南巡閱府一直都是關注的。
1895年7月,康有為第三次公車上書,成功引起清廷中樞的注意,三個月後,康有為進入總理衙門,開始協助載灃等人主持新政。
1896年,清廷陸續設立了陸軍部和海軍部,開始了新軍的建設,在陸軍方面,之前清廷號稱要編練十二萬新軍,但等到真正入手才發現,根本養不起。
東南巡閱府一年稅收七千萬華元(約合一千萬英鎊),手握1600萬賠款,尚且只能維持二十萬人的陸軍,自然就更別說清廷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