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朝廷的反應很冷淡,直到最近開始大辦海防、重整武備,朝中財政捉襟見肘,這才想起郵政“裕國便民”的好事,想要建立中央郵政局,試圖以此來增加收入,維持海防建設。
但這件事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樂觀,赫德又跳出來了。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在清廷與各國簽訂的《天津條約》及《北京條約》中,均有清廷需為締約國代遞信件的條款。
此舉不僅使清廷逐漸接觸現代國家義務觀念,亦促使其開始在體制內增設新的功能、催生新的體制以應付困境。不過,新知新制與傳統體制之間甚難前後接替、一蹴而就。所以,總理衙門最初選擇由海關兼辦使館文書傳遞,既保證由清廷職官體制對使館文書傳遞的掌控,又避免主管郵驛的兵部對此事的抵拒。
而就是這一權宜之計,最後導致外籍稅務司長期掌控郵政利權,現在特意跳出來指手畫腳,最後,由於朝中的反對派和外國因素,在中央設立郵政局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只保留了上海和天津的郵政館,其餘地方的郵政依然由海關進行,民間不準開辦郵局,津、滬兩館盈虧自負,朝廷不會撥款,也不過問經營,只抽一成收入作為稅收。
不過唯一的好處就是把海關的郵政體系給捅出來了,總稅務司除了關稅,還要再往戶部交一筆郵稅,儘管不多,但每年也有十幾萬兩。
但郵局的建立還是對傳統的驛站體系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兵部雖然名義上仍然譴責天津、上海兩處郵政館“每每侵奪官驛之權”,但實際上身體卻很誠實,天津郵政館執行不到三年,就在盛宣懷的帶領下暗中接手了直隸、山東、陝西、山西和河南五省四成以上的驛站的傳遞任務,同時開通了天津至寧波、杭州、福州和長崎這四條海上線路,每年為戶部和地方節省了數十萬的開銷,並貢獻了十多萬兩的稅收,得到了戶部的大力支援。
而在南方,到了光緒十四年(1888年),長江沿岸和東南沿海十多座大城市幾乎都有上海郵政館的分館,電報甚至直接從上海沿江架設到了武漢,相比於北方的陸路交通不便,南方几乎全是靠水路運輸,遠比北方方便。
同樣一起發展起來的,還有南洋航運公司,作為創立於1885年的實業,它在左宗棠和南洋華商的支援下迅速崛起,短短兩年就擁有了十多條海運輪船,資本接近百萬兩,但相比於輪船招商局這種擁有數百萬兩資本的巨頭來說,南洋航運公司只是剛剛會走路而已。
而津滬兩地郵政在每年為戶部貢獻三十多萬兩白銀稅收的同時,也有力的支援了海防事業的發展,因此光緒十三年(1887年)四月朝廷決定在1888年進行一次閱艦式,並且規定三洋海軍每隔三年要進行一次聯合演練,稱之為小閱,每隔五年進行一次海上閱兵,稱之為大閱。
屆時,朝廷會專門委任大員前往觀看,三洋水師也需要進行一次演練。
為此,北洋、南洋和粵洋都保持了高度的關注。
1887年底,南洋海軍的兩艘巡洋艦寧海、平海抵達上海,南洋水師提督楊昌濬帶領南洋水師全體官兵兩千餘人,在江陰軍港歡迎。同時規定寧海號為南洋水師旗艦,任命南洋水師右翼長鄧世昌代理寧海號管帶;南洋水師左翼長薩鎮冰代理平海號管帶。
1888年1月,在福州船政局建造的龍威號岸防鐵甲艦正式宣告建成,次月入役,陳英擔任龍威艦代理管帶。4月朝廷的任命書下達,三位管帶轉正。
1887年6月,粵洋水師旗艦廣清號與同級艦廣濟號前往福州船政局加裝鐵甲,更換武備。廣清、廣濟,即是開濟、鏡清兩艘鐵肋木殼巡洋艦,這次前往福州船政局附加了舷側鐵甲,這些鐵甲由徐州煤鐵總局生產鋼—熟鐵裝甲,儘管看起來還很落後,實際上也很落後,但配上這一艘落後的混合動力木殼巡洋艦,還是足夠的。同時,兩艘戰艦還加上了兩門47mm哈奇開司機關炮和6門11mm十管格林機關炮。
1888年1月,粵洋水師訂購的廣元級魚雷巡洋艦廣元、廣亨入役,4月,程璧光擔任廣元艦管帶,林國祥擔任廣亨艦管帶。
而甲午戰爭中逃跑的廣甲艦管帶吳敬榮,現在是粵洋水師廣武號巡洋艦的管帶,即原南洋水師超武號巡洋艦,不過巧合的是,超武艦與歷史上的廣甲艦可以算是同級艦,只不過廣甲是威遠級的改進版。
而北洋水師作為前五年朝廷的重點扶持物件,聲勢最為浩大。
隨著1887年底,經遠、來遠,兩艘裝甲巡洋艦的歸國,北洋水師也宣告成立,丁汝昌擔任水師提督,但副提督卻有兩人,分別是英國人格雷森和德國人漢納根。
1887年12月,北洋水師例行前往江南造船廠和福州船政局檢修和維護戰艦。
每年秋冬時節,北洋艦隊會由旅順和威海衛南下,駐泊廈門等地過冬,這也是為了方便艦隊中大批的閩籍官兵返家省親。
此外艦隊有的時候還會南下至廣州、香港、坤甸等地。
這時候的蘭芳共和國雖然在實質上已經被滅國,但依然還有一個傀儡政府,名義上向清廷朝貢。
而到了春天來臨時,北洋艦隊便從南方北歸,往往會順道訪問朝鮮和日本,甚至是海參崴。
南洋海軍很少北上,但每年都會南下前往越南,並在峴港停留一段時間,以威懾法國和越南的親法派,同時,每隔兩年還會繼續南下到訪坤甸、新加坡、巴達維亞、舊港等地,以保證南洋(東南亞)華僑華商對於南洋海軍的信任和資金支援。
而粵洋水師缺乏太多的遠航能力,最多也就是遠航至南海邊緣。
面對南下的北洋海軍,南洋海軍也表示了充分的善意,海軍的高階將領們大多認識,私交也都不錯,所以相比於南北洋糟糕的關係,海軍之間倒是關係不錯。
南洋海軍特意派出了,寧海、平海、龍威、南琛、南瑞五艦,列隊於吳淞口外,對北洋定、鎮、致、靖、經、來、濟七艦進行對等接待。
“丁軍門,歡迎歡迎啊,哈哈。”楊昌濬跟丁汝昌抱拳道。
“我們這些大雁又來叨擾你們啦。”丁汝昌也與楊昌濬寒暄道。
而他們身後的左念微、鄧世昌、薩鎮冰、劉步蟾、林泰曾也相互敬禮。
在一陣商業吹捧之後,北洋艦隊在左念微和領航員的引導下進入江南造船廠,刮底刷漆,檢修船身。
在這一系列艦船養護工作進行的同時,丁汝昌等人也在楊昌濬的帶領下前往江陰軍港遊覽參觀,交流訓練作戰心得。
北洋擁有定鎮這兩艘鐵甲艦、戰列艦,所擁有的經驗是南洋水師不能比擬的。
晚上,楊昌濬還組織了一場宴會,為北洋的官兵們接風洗塵,宴席上,眾人把酒言歡,其樂融融。
【作者題外話】:這邊本來還有些內容,但是我想了一下,還是將具體的種田劇情給隱去了,滿清治下沒有大的動作,逃不出一個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