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各執一詞,最終的決斷還是交到了寧慶光手中,在仔細思考之後,寧慶光道:“主力艦隊不動。”
“電告第三編隊,調整警戒線,以瓦胡島為圓心,在其九十、一一五、一三五、一五〇方向重新佈置潛艇......”
不久以後,身在“太微左垣”號上的程師莊也得知了這個決斷,立即回電予以反對,稱:
“現階段對於美軍動向一無所知,若繼續維持登陸作戰,進攻瓦胡島,則極容易陷入兵力不足的狀態。”
程師莊之所以稱可能會陷入兵力不足的狀態,並非是危言聳聽,其最核心的一個問題就是——
油!
從今日起,艦隊就要輪換加油,以維持正常運作,四支航母艦隊輪替加油,每日大約只能維持五或六艘航母的規模。
美軍航母的載機量是變不了的,除非他們從西南太平洋抽調兵力,但目前來看似乎是沒有這個跡象的,而且即便有,也不算是致命。
但陸地機場的規模卻是在不斷擴大的,至少說,他們不缺飛機。
因此,無論是單獨對付美軍航母,還是夏威夷的陸地機場,艦隊現在的規模都是足夠的,但如果是要同時對付兩個,就必須要獲得更明確的情報,以集中力量,打一場決戰,否則風險太大。
現在,艦隊的補給點位於考愛島西北方向約500海里處的法國護衛艦淺灘(FrenchFrigateShoals),這是一個環礁錨地,雖然規模較小,但也可供油船短時間停泊。
基於此,每支編隊的總離開時間約為三天,18天為一個輪替週期,“長庚”號要首先離開,這樣在總時長中的艦載機數額最大,該時間點的為416架,而除了這一段時間,其餘各個時間段,艦隊的總載機數都要下降到350艘上下。
而在每次輪替中,都有一個銜接時間,當“長庚”號離去時銜接時間作為緩衝,用以延長其他艦隊輪換的銜接時間,保證在艦隊輪替時艦隊作戰能力的穩定。
這其中可以空出1~2天作為決戰時間,但顯然是需要情報支援的。
然而,現在針對美軍航母的情報不足以支撐作戰計劃,航母編隊是絕不能停留在一處被動迎敵的。
寧慶光在收到程師莊的電訊後,回覆稱:“如有把握在接戰初期毀傷至少一艘敵航母,此戰完全具備勝利之可能”。
寧慶光的依據則包括三點:
第一,裝甲航母的防護優勢可以提高容錯率,美軍現在仍然沒有決定性的武器,即便後手,也不代表盡失先機;
第二,甲字一十六航空艦隊仍未暴露,從這段時間截獲的美軍情報來看,其大機率不知道這兩艘航母的具體狀況;
第三,一旦登陸部隊控制考愛島,利胡埃機場經過搶修後,若能及時投入使用,到時候空軍作戰單位便可轉場進駐,敵我雙方飛機數量上的差距則有所縮短,交戰亦未嘗不可。
但程師莊還是否定了寧慶光的判斷,“毀傷一艘航母”是一個非常不確定的事情。
根據德國人的情報,他們曾對“光輝”號航空母艦發動過轟炸,確認有500公斤航彈命中,但實際毀傷能力有限,可見皇家海軍的裝甲航母防護能力並不弱於己方。
如果美軍以此為誘餌,想要消除其威脅,唯一的應對辦法就是魚雷攻擊,但這隻編隊的防空能力如何?
尚未可知,距離塔拉瓦海戰已經過去了那麼久,美國人要是一點動作都沒有是不可能的,因此魚雷攻擊就要打上一個問號。
敵人是主場作戰,傷了也好修,己方呢?
當然了,程師莊也清楚寧慶光的考量。
程師莊認為,戰列艦留在這附近沒什麼問題,反正美軍也沒什麼辦法搞定這些個鋼鐵巨獸——
戰列艦決戰大機率是不可能打的,打了美國人也沒啥優勢,而空中能夠威脅到這些大家夥兒的武器,也就兩種,一種是超重型穿甲彈,另一種是魚雷。
魚雷的質量先拋一邊,單魚雷機突防一事就是非常困難的,而超重型穿甲彈也同樣如此,掛著這麼一個大傢伙,跟靶子也沒什麼區別了。
但航母不同,總之不能幹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