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祖左宗棠

第575章 突破

而漢造四〇式42倍徑75mm坦克炮固然效能優異,但重量也確實是硬傷,因此裝甲部隊對於三七式庚型一直不滿意,當然,也沒有到17磅炮的地步,所以還是能裝下的。

坦克部隊更喜歡的是裝備了遼造三九式52倍徑57mm坦克炮的己型,輕便靈活,車輛穩定,車組空間大,千米穿深也有84mm,毫無疑問是夠用的。

“轟!”

一個美軍機槍火力點連同半個沙包工事被炸上了天。

另一輛坦克則用同軸機槍猛烈掃射可疑的散兵坑,壓制得美軍抬不起頭。

步兵們緊跟在坦克身後或側翼,利用其作為移動掩體,逐步向前推進。

一旦坦克摧毀或壓制了主要火力點,步兵便迅速衝上前,用步槍、衝鋒槍和手榴彈清理殘存的散兵坑和戰壕裡的美軍士兵。

短兵相接的戰鬥異常殘酷,怒吼聲、慘叫聲、爆炸聲和槍聲在機場邊緣響成一片。

但想要全面肅清外圍工事是不現實的,因此即便國防軍以坦克部隊作為矛頭撕開了防線的一角,部署在側翼和縱深的迫擊炮和火炮也仍能不斷將炮彈砸向進攻隊形,給國防軍造成持續殺傷。

戰鬥逐漸變成了逐碼爭奪的消耗戰,國防軍依靠坦克的火力和裝甲,一步步蠶食美軍的陣地。

坦克炮轟擊堅固點,機槍掃射暴露的步兵,步兵則保護坦克免受反坦克炮或集束手榴彈的近距離攻擊。

隨著時間的推移,國防軍在區域性兵力和裝甲上的優勢逐漸顯現,數個突擊小組在坦克配合下,終於突入了機場跑道區。

跑道區的戰鬥更加詭異,那些由戰列艦主炮炸出的巨大的彈坑既是掩護,也是障礙,美軍士兵躲在彈坑裡,等國防軍士兵越過坑緣時突然開火,或者利用各種廢墟、飛機或車輛殘骸進行防禦。

而國防軍則不得不逐個彈坑進行清剿,用手榴彈開道,再近距離解決戰鬥。

直到午後,在付出了相當代價後,國防軍才最終控制了利胡埃機場的大部分割槽域,除了縱深的壓制火炮陣地,迫擊炮、機槍、機炮等陣地和堡壘基本被清理乾淨,整個機場周圍都好似被翻了個底朝天,到處都燃著火、冒著煙。

殘存的美軍第60步兵團士兵部分向海灣北部的丘陵地帶撤退,部分則分散在機場周圍的廢墟中進行零星的抵抗。

硝煙瀰漫的機場上,遍佈著雙方士兵的屍體、燃燒的坦克殘骸、被打成蜂窩的工事以及扭曲的金屬,跑道早已經報廢,航站樓等建築也大多成為斷壁殘垣。

一名國防軍士兵扛著陸戰一旅的軍旗,將這面滿布彈孔的旗幟插在了控制塔臺的廢墟上,宣告著這場艱難勝利的歸屬。

但所有人都明白,奪取機場只是第一步,美軍在考愛島的主防線仍然完好,外圍方向也依然沒有完全拔除障礙。

在海灣北部,丘陵腳底下,由雷場和蛇腹形鐵絲網組成的攔阻地域極大的妨礙了國防軍的推進,美軍也大概預料到了敵人的進攻路線,畢竟海岸邊確實比較適合前進,而後方又不會輕易失守。

精心佈置的迫擊炮和側射機槍火力搭配上密集的地雷陣和鐵絲網給步兵們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彈好在這裡距離海上要更近,艦炮火力可以隨時支援。

在肅清了海岸的炮臺後,海灣也就並非是軍艦的禁區了,國防軍掃雷艦們麻利的開闢出了戰場,隨後炮擊艦隊中的巡洋艦和驅逐艦入場。

與前線取得聯絡後,由指揮艦作轉接,步兵們也可以相對簡單的獲取精準的炮火支援。

士兵們使用槍榴彈打出發煙彈予以標記,隨後驅逐艦或者巡洋艦會對其實施了炮擊。

當然,得益於地形優勢和美國佬的財大氣粗,一些核心堡壘並不是單靠5吋或6吋炮就能解決的。

甚至於有的時候,聯絡官還能看到一些堡壘在被203mm主炮轟擊過後,也只是崩落了上層的水泥,在扭曲的鋼筋下還有鋼板層和混凝土層。

這個時候就需要進一步的炮火支援了,聯絡官立即申請了更高階的支援火力,一刻鐘後,這個申請得到批准。

緊接著,戰列艦會奉命提供幫助,戰列艦會先彈射一架水上飛機,然後緩緩駛入納威利威利灣,很快,炮術官就會看到目標地點升起的紅色煙霧。

然後,水上飛機就會提供目標資訊,炮術官做出反應,最終即可獲得炮火支援。

面對戰列艦的主炮,再堅固的堡壘也難以抵抗,即便僥倖不被擊穿,裡面的人也該被震昏過去了,接下來就是步兵們的活兒了,爆破筒也好,噴火器也好,反正有辦法解決他們。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