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五月十八,姜耀在黃白城,接見了一個不速之客。
“布衣唐瑁,拜見鎮東軍姜大帥!”
一個看年紀在四十歲左右,頭戴進賢冠,身穿直裾長袍,滿面儒雅之色的中年人,向姜耀大禮參拜。
姜耀當然知道,唐瑁是為了什麼來的。
為了他女兒唐瑛。
唐瑛是少帝劉辯的妻子,只是還沒來得及舉行冊封皇后的儀式,劉辯就被廢為弘農王了。後來,劉辯被董卓派李儒毒死,唐瑛也回了老家居住。
唐瑛的父親,也就是跪倒在姜耀面前的唐瑁,當時在外為官任會稽太守,屢次寫信催促身在老家的唐瑛改嫁,唐瑛都不同意。
後來,李傕禍亂天下,縱兵劫掠,到了唐瑛的家鄉。他一見唐瑛就驚為天人,擄入了府中。只是,不知道唐瑛的真實身份罷了。
因為李傕對唐瑛太過喜歡,沒有用強。
李儒是知道唐瑛身份的,告訴了李傕。
李傕本來打算,擊敗姜耀後,不管唐瑛同不同意,都要娶了唐瑛。結果,李儒死在了亂軍之中,李傕被姜耀所斬。
唐瑛也就成了姜耀的戰利品。
按說,唐瑛的身份,能隱瞞下去。
不過,鎮東軍中,有一個人知道唐瑛的真實身份。
此人就是賈詡。
作為西涼軍的靈魂人物,賈詡對西涼軍的各種秘密,實在太瞭解了。
在歷史記載中,就是賈詡將唐瑛的下落,稟告了漢獻帝劉協。關中諸將圍殺了李傕後,漢獻帝劉協命人持節將唐瑛從關中接回許昌,並且封為弘農王妃。
在這個世界,賈詡既然是姜耀的臣子,自然會將唐瑛的身份告訴姜耀。
姜耀最近痴迷貂蟬,又覺得少帝劉辯只做了三天皇帝,恐怕暴擊不出什麼好東西,眼見唐瑛以死相逼,也就算了,命人將其軟禁。
姜耀道:“免禮。坐吧。”
他指了指旁邊的座位,示意唐瑁坐下。
然後說道;“原來是唐太守,你自稱布衣,著實有些過謙了。”
唐瑁道:“五年前,李傕當政,奪了在下的會稽太守之職,命王朗接替。從那以後,在下就無官無職,在鄉間閒住了。所以,在下確實只是一介布衣而已,在姜大帥面前,實在無顏自稱太守二字。”
“那麼,唐瑁你今日來見本帥,到底所為何事呢?”
“在下是為姜大帥道賀而來。姜大帥發明新紙,不但潔白似雪光華如鏡不生蛀蟲,而且價格與原本紙張別無二致。天下士人,無不感念姜大帥的恩德。姜大帥武威赫赫,天下無敵。現在,又有如此文治之盛事……如此文治武功,恐怕日後的天下之主非姜大帥莫屬。所以,布衣唐瑁,今日特意前來,為姜大帥賀!”
姜耀確實“發明”了新紙。
不要以為,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後,天下的公文、書籍就改用紙張了。
事實上,直到三國時期,公文、書籍的載體,還有八成是用竹簡、縑帛。
紙張並不是主流。
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這個時代的紙,最上品的白紙,名曰“左伯紙”,是一個叫左伯的書法家兼優秀匠人發明的,價格非常昂貴,並不容易推廣。再便宜一些的紙,就質量非常一般了。
其二,也是最坑爹的是,這個時代的紙張,無論是“左伯紙”還是一般的紙張,都沒有殺蟲的工序。好不容易寫好了的書,卻被紙張裡面的蟲卵破紙而出,成為一堆廢紙。誰受得了?
事實上,直到東晉中後期,傳說中的“神仙”,實際上的科學家葛洪,經道家煉丹技術的啟發,用黃櫱熬製的汁液浸染紙張以滅蟲防蛀,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時候的紙張,因為被黃櫱汁泡過,顏色發黃,所以又名“黃麻紙”。
雖然模樣不甚美觀,但因為解決了防蟲的大問題,很快就大行於世。
到了東晉權臣桓玄篡位時,直接下旨:古無紙,故用簡,非主於敬也。今諸用簡者,皆以黃紙代之。
也就是說,直到一百六十多年後,東晉完蛋之時,紙張才對竹簡和縑帛產生了絕對優勢,朝廷公文全用紙張。而且,那時候用的紙張,還是並不怎麼美觀的“黃麻紙”。
姜耀對能工巧匠特別重視,給了他們極高的待遇。
這些工匠眾多工中的一項,就是研究新的造紙技術。
好吧,姜耀只是個歷史愛好者而已,其實對造紙技術沒多少了解,不知道葛洪發明“黃麻紙”的那番過往。
這些工匠水平也比較一般,遠比不上在後世都傳成神仙的了葛洪。
不過,姜耀受過現代系統教育,有著基本的科學素養。
不就是解決蟲駐的問題嗎?
無非就是用酸鹼殺蟲。
古代最常用的酸是醋,那玩意兒顏色太深,肯定不對。鹼呢?古代無非是兩樣,一個是石灰水,鹼性強一些。一個是草木灰水,鹼性弱一些。
就用這兩樣東西試試唄。
對了,為什麼造紙一定要用麻,或者樹皮破漁網呢?這些東西的本質,就是木質纖維。竹子難道就不能用嗎?
關中之地有很多竹林,甚至以盛產“竹箭”著稱。(這個時代比二十一世紀的氣溫略高)
被西涼軍禍禍了好幾年,土地無人耕種,關中地區的竹子都氾濫成災了。
為什麼不將這些竹子廢物利用呢?
姜耀不知道的是,他這番改進,已經跟後來比較成熟的造紙工藝差不多了。
這麼簡單的提點,就產生了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
工匠們很快,就用竹子造出了新紙。他們甚至有了小小的改進,在打漿之前,加了一道清洗的工序。
最後造的出來的這批新紙,正如那唐瑁所言“不但潔白似雪光華如鏡,而且不生蛀蟲。”
而且,因為是將關中幾乎取之不盡的竹子廢物利用做原料,成本極低。
以至於姜耀都懶得提價。
另外,如今天下大亂,紙張價格打著跟頭往上翻。以現在的價錢賣就是暴利了。再提價,姜耀都有些不好意思。
不管怎麼說吧,這批新紙一上市,就受到了士人們的追捧。當聽說,這批新紙的發明者,是公認的莽夫,毫無廉恥強娶主母的姜耀時,不知多少士人瞠目結舌。
但話再說回來,姜耀就是傻了,也不會相信,士人們會因此對他們多麼感恩戴德。
這唐瑁的道賀,應該也不是誠心實意。
這廝沒說實話!
“哦?是嗎?”姜耀有些不悅,道:“天下士人,無不感念本帥的恩德?那可未必。實話告訴你,本帥的這批新紙,造價極低。即便不用奴隸制造,只賣當前價格的三成都是暴利。”
“那不是更好?姜大帥若降價七成,天下士人,就更佩服姜大帥了。”
“哼,那也未必。”
頓了頓,姜耀微微偏頭,向身後道:“司書。”
“在。”
姜耀身後侍立著四名十五六歲、面容姣好的侍女:司書、司寢、司衣、司膳。
這司書既是姜耀給她起的名字,又是她的職責,負責姜耀的書房以及整理姜耀的各種文書。
姜耀道:“你去書房,拿兩本雕版因的《論語》,再拿一個雕版來。”
“是。”
功夫不大,司書就將姜耀要的東西取來了。在姜耀的示意下,拿給唐瑁看。
“所以,這些書,就……就像是蓋印章一樣,用雕版蓋……蓋上去的?”
雕版印刷有什麼技術難度?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印章存在了。雕版印刷和蓋印章,技術原理完全是一樣的。
但是,正因為太簡單了,只在剎那間,唐瑁就心神劇震,額頭上冒出了細密的冷汗。
其一,這麼簡單的技術,為什麼從戰國到現在,近千年來,別人都沒發明,而就姜耀發明了?
發明精巧複雜的東西,不過是聰明人而已。那些精巧複雜的東西,不容易推廣不說,還很容易失傳,沒什麼了不起的。
但是,發明像雙腿馬鐙、雕版印刷術,似乎本來就該如此,卻一直沒有如此的人,就著實讓人欽佩之至了。這些發明,都能夠改變一個時代。
其二,雕版印刷術,太牛逼了。
這個時代的書籍,大部分還是用刀刻在竹簡上。
讀書人身份高貴、不缺錢花,讓他們非常耗費精力地,在竹簡上刻字,得給多少錢?很多時候,即便願意出足夠多的錢,都沒讀書人願意幹。
所以,書籍極其稀少,而且被世家大族控制。
世家,壟斷了知識。
壟斷了知識,也就壟斷了官位。
這是世家賴以生存的根基。
姜耀的紙張價格,能做到以前的三分之一。姜耀還有雕版印刷術,方便印刷書籍!
那過個幾十年上百年,世家還怎麼壟斷知識,把持官位?
這些世家不對姜耀恨之如骨就不錯了,怎麼可能對他感恩戴德?
唐瑁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道:“想不到,姜大帥對在下如此信任。初次見面,就將如此重大之事,對我言講。在下真是幸何如之。您放心,在下一定守口如瓶,保守這個秘密。”
姜耀卻微微搖頭,道:“那倒也不必。其實,這雕版印刷術洩露出去,也沒什麼。事實上,我不僅準備,在天下各地直接售賣這些雕版印刷術的書籍。而且,收養了三千多名孤兒。建立學校,選飽學之士,用雕版印刷的書籍,對這些孤兒進行培養。”
“培養什麼?”
姜耀面上露出頗為玩味的笑容,道:“當然會不可避免地會傳授一些聖人之言。但是,主要是教授他們治國理政之道。”
“姜大帥,你……你……你……”
噗通!
唐瑁直接跪倒在了姜耀的面前!
沒辦法,原來他以為,姜耀即便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即便最樂觀的情況下,也要經過至少五六十年,才能將世家大族壓制。
而姜耀,遠比他想象的要狠辣、果決、不留餘地。
他直接建立學校!
建立學校也就罷了,還教授治國理政之道!
要知道,即便世家大族,對大部分子弟的教育,也是毫無實際作用只能用來裝逼的“經文”。少部分特別傑出的世家子弟,才會被傳授實際的治國理政、沙場爭雄的本事。
姜耀這是要幹什麼?
這是要將世家大族的虛偽,全部揭穿1!
這是是要將世家大族,全部拋棄!
當世之人無不認為,世家大族掌握了知識,誰取了天下,都得用世家效力。世家大族的地位,穩如泰山。
然而,姜耀另闢蹊徑。
將領?他本人就是最牛逼的將領,麾下也大都是強硬收復的“降將”,不服就殺,殺了換下一個,毫無掣肘。
文人?姜耀準備用學校,培養屬於他自己的文人。
文武全有,姜耀還要世家大族幹什麼?
很顯然,以後那些世家大族人若是全力配合姜耀,還可能安穩度日。
如果不配合姜耀,姜耀就完全可以毫無顧忌地舉起屠刀。怎麼?異族殺得,他們就殺不得嗎?
天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