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手指緊緊扣住龍椅扶手。這逆子竟敢如此草率更改祖制!
但令他更震驚的是,堂下眾臣竟無一人出言反對。那些平日裡最會找茬的臣子,此刻竟如此乖順!
“按月定期召開重要會議,京城官吏悉數參與。”朱慈烺繼續道,“但在大沽口,就免了吧,行宮實在容不下那麼多人。”
他的目光掃過眾人,語氣漸漸變得嚴肅:“現在,除去朝廷重臣、軍中要員,以及英國公、成國公、襄城伯之外,其餘官員都可以退下了。”
“臣等遵命。”群臣齊聲應和,隨即魚貫而出。
偌大的朝堂頓時空了一半,只剩下二十餘名重臣。
朱慈烺見父皇沒有離開的意思,也不點破。
魏藻德小心翼翼地問道:“殿下,這樣的變革是否太過激進?”
朱慈烺淡淡一笑:“魏大人,你覺得我們還有時間慢慢來嗎?”
魏藻德頓時語塞,低下頭不再說話。
“諸位可知道,為何要如此改革?”朱慈烺的聲音突然提高,“因為我大明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
他的目光掃過每一個人的臉龐:“現在的朝會,不是為了爭權奪利,不是為了相互傾軋,而是要商討如何保住這大明江山!”
堂內一片寂靜,連呼吸聲都變得格外清晰。
“從今以後,這就是大明的'國務會議'。”朱慈烺環視四周,“在座諸位,就是這個會議的成員。我要的是效率,是實幹,而不是空談!”
崇禎默默注視著這一切,心中五味雜陳。這個兒子,果真是要改天換地。
朱慈烺繼續說道:“諸位不必擔心,這只是開始。接下來,我們還要進行更多的改革。”
他的目光變得銳利起來:“但請諸位記住,改革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大明重新強大起來!”
侯恂突然出列,跪倒在地:“臣請殿下明示,接下來該如何行事?”
朱慈烺扶起侯恂:“首先,從今日起,廷議時不究言者過失。御史言官、文武臣僚,皆不得因朝會上的諫言而相互彈劾。”
這句話一出,留下的大臣們頓時面面相覷。這也能行?那還要都察院幹什麼?
“太子殿下,”左都御使李邦華站了出來,強自鎮定,聲音沙啞地道,“科道官員職責所在,就是要糾章舉彈劾、辯明冤枉、風聞言事。肅整朝會風紀更是我等分內之事,難道殿下是要我等都閉口不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