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時,大沽口的晨霧尚未散盡,海面上泛起層層漣漪,遠處的船帆若隱若現。
錦衣衛北鎮撫司的密探匆匆趕到撫軍大元帥府,腳步聲急促地迴盪在空曠的院落中。他的面色凝重,衣衫還帶著露水的潮氣。
“千歲爺,北京城內都在傳,傳聞您和陛下的龍船遭了紅娘子的火箭襲擊,已經船毀人亡!”李若璉單膝跪地,聲音有些顫抖,手指不自覺地攥緊了衣角,“那李自成還封了紅娘子做什麼直沽伯,說是嘉獎她的戰功。”
吳襄忍不住冷笑一聲:“李賊這是昏了頭不成?竟讓手下人如此胡言亂語。”他的目光掃向堂內眾人,“這等謠言,也敢散佈?”
“這紅娘子倒是會吹牛。”曹友義搖頭道,眉頭緊皺,“也不怕閃了舌頭。這等謊言,也就騙騙京中百姓罷了。”
朱慈烺端坐在主位上,目光在魏藻德、侯恂、方岳貢和陳銳四位文官臉上掃過。他們的神情各異,有的憂慮,有的憤怒,有的則若有所思。
這幾日,流亡大沽口的朝廷已經重組。魏藻德等四位大學士自是留任,他們雖無大才,卻是崇禎親封,更在皇極門之變時力挺太子,留著正好彰顯朱慈烺撫軍大元帥的正統性。
侯恂新補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其餘四位大學士也各領一部:魏藻德兼吏部,方岳貢兼禮部,何臨兼工部,範景文兼刑部。朝廷雖流亡,但制度不可廢。
每日兩位大學士陪伴崇禎,其餘三人則在撫軍大元帥府辦公。朱慈烺雖握大權,卻不會完全拋開朝廷體系。票擬、批紅、交部辦理的程式必須保留,這是朝廷權威的象徵,也是維繫文官體系的根本。
“千歲爺。”魏藻德捋著鬍鬚,沉吟片刻,“闖賊散佈謠言,無非是要穩定龍城民心,斷絕義軍希望。他們這是在...”
“不錯。”方岳貢接過話頭,“錦衣衛密報,賊寇在京中搜刮民財,已得三四千萬兩。有了這筆銀子犒賞三軍,怕是要大舉出兵了。”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焦慮。
堂內的氣氛頓時凝重起來。眾人都知道,三四千萬兩是什麼概念。大明朝年間賦稅不過四五百萬兩,這筆橫財足以讓李自成養兵數年。
“會來攻打大沽口嗎?”方瑜面露憂色,“左將軍已和蘇大人一同啟程,若闖賊主力來犯...”
“無需擔憂。”陳銳打斷道,語氣堅定,“大沽口兩面臨水,易守難攻。海沙島更是險要,無水師根本攻不上來。右師正在島上依《守圉全書》築土城,等工事完成,在河面還未結冰前,海沙島固若金湯。”
朱慈烺眯起眼睛,他輕聲道:“李闖不會來大沽口。”
“那他去哪?”吳襄問道,眼中閃過一絲疑惑。
“山海關。”朱慈烺語氣凝重,目光望向遠處,“若只有李闖一路,倒也無妨。就怕多爾袞也盯上那裡...”
話音未落,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打斷了眾人的思緒。
“報!”一名錦衣衛快步入內,額頭還帶著細密的汗珠,“京中訊息,劉宗敏派駱修身去收賬了。”
“收賬?”堂內眾人齊聲問道。
“是。”那錦衣衛喘了口氣,繼續道,“那些願意出錢保命的官員勳貴,都歸他管。今早去了陳演府上,要他交六萬兩銀子。”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