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力挽狂瀾

第90章 比崇禎還摳門!!

李自成擺擺手:“額知道你要說什麼。以前我們一起廝殺闖蕩,可以不計較這些。可現在天下已定,要是連餉銀都發不出來,怕是要反了這個摳門皇帝。”

幾十萬人的軍餉,一年就得上千萬兩。從京城搶掠的那些銀子,發完賞銀,再應付三年不徵期間的開銷,也就所剩無幾了。

宋獻策和顧君恩都明白李自成的難處,可他們是軍師,不是財神爺,幫不上這個忙。帳內一時陷入沉默,只有外面的風聲嗚咽。

“皇爺。”顧君恩神色陰沉,面容凝重,眼中閃過一絲憂慮,“現在我軍威名尚存,還能震懾敵人。若這次無功而返,我最擔心的是朱軍氣勢洶洶,我軍士氣更低,四方人心恐生異變。”

李自成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的佩刀。天津之戰後,朱賊聲勢已漸復,而大順軍心卻日漸低落。若在山海關再敗,各地歸附勢力怕是要打別的主意了。

“大軍師。”李自成突然轉身,目光灼灼地盯著宋獻策,“朱賊說借了十萬滿洲兵,你給額算算,是真是假?”

宋獻策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這皇上怎麼老讓自己算這個?他偷偷瞥了一眼顧君恩,卻見對方也是一臉為難。

但皇命難違,宋獻策只得掐指一算:“陛下,韃子必來無疑,只是不知是從山海關來,無論是從薊州還是密雲進軍。”

他頓了頓,繼續道:“臣以為,後者可能性更大。山海關是遼西通往龍城的咽喉,又有海路可通登萊。論及朱賊太子的奸猾程度,斷不會輕易將山海關讓與東虜。”

李自成的目光漸漸亮了起來。宋獻策見狀,心中稍安,繼續分析:“若無朱賊太子首肯,韃子不敢輕易兵臨關下。山海關向東易守難攻,三萬弱旅也能支撐月餘。韃子十萬大軍,哪來那麼多糧草在關外耗著?”

“朱賊多半會用海路調走關上精兵,只派少量部隊駐守。同時散佈謠言,稱東虜大至,意在嚇阻我軍。如此一來,我軍必在北京城下與東虜決戰。若兩敗俱傷,他便可從大沽口反攻。不然也可浮海南下,憑吳家父子之力,據守東南。”

顧君恩在一旁連連點頭:“大軍師說得有理。再者,如果真的來了這麼多敵軍,朱賊不會到處張貼告示。反而會保守秘密,等我軍到了關下再讓東虜突襲。如今他們四處宣揚,反倒說明關外並無東虜大軍。”

李自成眼中精光閃爍:“有道理!真要來這麼多敵軍,這幫人絕對不會透露給我。況且那個朱賊太子狡猾得很,一定不會把山海關讓給東虜。他一定會讓東虜從薊州、密雲來,就在北京城下分個生死。”

他站起身,大步走到帳中央:“但我絕不會讓他有袖手旁觀的餘地。我必須直接攻打山海關,先打下關上偏師,再回師對付東虜!”

李自成咬牙道,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我根本不把這幫韃子放在眼裡!只要我牢牢控制住山海關和北京城,再加上幾萬能騎善戰的老營兵,滿韃子再兇,也得被額拖垮!”

他這話不無道理。老營士兵的機動能力極其出色,不比滿洲八旗差。只要李過和陳永福死死守住京城,山海關又在手中,他就能和多爾袞周旋。多爾袞遠征在外,究竟能在京城周邊支撐多長時間?

大不了掏出一二百萬兩銀子打發他們,送他出關便是。

想到這裡,李自成的信心瞬間膨脹起來,高聲下令:“傳令三軍,再加把勁,到山海衛境內紮營。此戰若能拿下山海關,每人賞銀十兩!”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