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力挽狂瀾

第6章 犧牲色相

“吳三妹?”朱慈烺眉頭微挑,腳步不由放緩。

王承恩察言觀色,猶豫片刻後開口:“千歲爺莫非是......”話未說完,又覺得不妥,及時住了口。

“三四萬關寧鐵騎,值得本宮犧牲些什麼。”朱慈烺淡淡道,聲音平靜得不帶一絲波瀾。朱慈烺深知想要吳襄父子死心踏地地為自己賣命,光畫餅沒點實際的甜頭估計難以把他們和大明綁到一條船上。尤其是吳三桂,如能為已所用,逃離北京城和將來光復大明就又多了幾分成算。生死攸關,犧牲點色相算什麼?

王承恩面露難色:“可是祖制......”

“祖制重要,江山社稷更重要。”朱慈烺毫不猶豫地打斷了他的話,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待會見了吳襄,你且看我眼色行事。”

王承恩雖心有顧慮,卻也明白事態緊急,最終點頭應下。

內校場大堂內寬敞明亮。陽光透過窗欞斜斜地灑在地上,在檀木地板上投下細碎的光影。

朱慈烺大步走入,身上的蟒袍在陽光下泛著淡淡的金色光澤,更添幾分天家貴胄的威儀。

吳襄父子早已在此恭候多時。

“臣提督京營吳襄(吳三輔),太子金安!”父子二人齊聲行禮,聲音洪亮。

朱慈烺站在臺階之上,居高臨下地打量著這對父子。只見吳襄身姿挺拔如松,氣勢不凡,絡腮鬍須下掩著一張稜角分明的臉,眼神中閃爍著精明的光芒。而站在其身側的吳三輔則顯得樸實許多,舉手投足間透著幾分武將的粗獷。

“提督請坐。”朱慈烺微微頷首,示意王承恩屏退左右閒雜人等。

“臣、臣不敢。”吳襄連連擺手,額頭已見薄汗。

站在一旁的王承恩輕咳一聲:“千歲爺讓你坐,你就坐吧。”

吳襄這才小心翼翼地在椅子邊緣坐下,渾身繃得筆直,彷彿椅子上生了刺。他身後的吳三輔則神色恭謹地站著,目不斜視。

“提督近來可好?”朱慈烺拈起茶盞,輕輕吹散漂浮的茶葉。

“託、託殿下的福,一切都好。”吳襄額頭的汗珠更多了。

“聽聞關寧軍近日調防緊急,可是有什麼變故?”朱慈烺不動聲色地問道。

吳襄面色一僵:“回殿下,只是例行調動,並無特別。”

“是嗎?”朱慈烺將茶盞輕輕放下,“提督可曾得知遷都之事?”

“南、南遷?”吳襄猛地抬頭,臉色瞬間變得慘白,“此事萬萬不可啊!皇城實為朝廷命脈,歷代帝王陵寢所在,豈可輕易棄之?”

朱慈烺看著這位未來的岳父激動的樣子,心中暗自冷笑。老吳家的擔憂,無非是那每年數百萬兩的遼餉罷了。如今關寧軍中,吳家父子一手遮天,那遼餉的大頭都進了他們的腰包。

“提督莫急。”朱慈烺輕輕敲擊著桌面,“父皇已有定議。張永吉和令郎很快就會收到密旨,有精銳鐵騎開路,經天津衛南下。”

“這...這...朝中諸臣...”吳襄說話都開始結巴。

“密旨豈能與眾人知曉?”朱慈烺打斷他的話,“若訊息走漏,闖賊必以輕騎來阻,韃子也會趁虛而入。到時候,可就不好說了。”

吳襄額頭的冷汗如豆子般滾落:“可是臣的兵馬剛至山海關,隨行遼民數十萬...”

“提督不是說只有三千可用之兵嗎?”朱慈烺眉頭微挑,語氣中帶著幾分譏諷,“三千精銳加上軍眷,兩萬人足矣。以關寧軍的車馬,足夠載之。怎麼,吳提督是另有打算?”

“殿下此言差矣!”吳襄猛地站起身來,“臣一家世代效忠,為國盡忠...”

“坐下!”朱慈烺臉色一沉。

吳襄如同被人打了一棒,頹然坐回椅子上。

“提督,你我都清楚,”朱慈烺的聲音漸漸柔和,“如今天下大勢,投順、投清都是死路一條。唯有護駕南下,方是正途。”

堂內一時沉默。只聽得炭火偶爾發出輕微的爆裂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