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年間深秋最後一個月的第一天,青山州外的山野間,迴盪著此起彼伏的歌聲。
“吃他娘,分他娘,闖王來了分田地……”歌聲中帶著歡快,帶著期盼,更帶著對新生活的嚮往。
李來亨騎在馬上,看著道路兩旁夾道歡迎的百姓。秋日的陽光灑在他的戰甲上,反射出點點金光。三千老營武士和三千輔兵組成的隊伍,正浩浩蕩蕩地向青山州城推進。
“將軍,前方發現青山州城了。”一名斥候從遠處疾馳而來,馬蹄揚起陣陣塵土。
李來亨抬眼望去,遠處的城池輪廓漸漸清晰。青山州城地處江漢平原與荊襄山區的交界處,城西綿延起伏的荊山支脈一望無際,城東有座不高的玉峰山,城北隔壁就是漢水岸邊的權水小溪。
“城中情況如何?”李來亨勒住馬韁,目光如炬。
斥候陳忠拱手答道:“回將軍,城門緊閉,城牆上有兵丁巡邏。不過守城的不是金聲桓的人馬,而是當地團練。”
“那金聲桓呢?”李來亨眉頭微皺。
“據探子回報,金聲桓早在三日前就帶著親信和財物,連夜逃往雲州府了。”
李來亨冷笑一聲。這個號稱“一斗粟”的老狐狸,果然提前跑了。一年前,這青山州還是大順的地盤。後來為了集中兵力對抗玄軍,不得不暫時放棄。金聲桓就趁機佔據了這裡,還在城中佈置重兵。
“城中守將是何人?”
“是個叫荊慕卿的舉人。”陳忠繼續道,“原本是清溪口的地主,憑藉著驚人的組織能力召集了上千精壯漢子,被金聲桓任命為團練官。”
李來亨輕輕搖頭。一個舉人,也敢抵抗大順天兵?不過他很快就明白了原因。城裡現在擠滿了四鄉的地主士紳,他們害怕極了。
這次不比從前,不是簡單的“三年免糧”。大順軍要分田地,要免除農民的債務。對地主們來說,這才是真正的滅頂之災。
“傳令下去,讓弟兄們準備攻城器械。”李來亨正要下令,又一名斥候飛馬而來。
“將軍!城東三里處發現一支百人隊伍,打著團練的旗號。”斥候氣喘吁吁地報告。
李來亨眼中閃過一絲興趣:“看來這荊舉人還想來個出其不意?”
“不像。”斥候搖頭,“那些人舉著白旗,似乎是來投誠的。”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一陣喧譁。只見一隊人馬正從城東方向而來,為首的是個身著儒服的中年人,手裡高舉著白旗。
“看來,這青山州,不戰而降了。”李來亨嘴角微揚。
這很好。他最不願意的就是打城,傷亡太大不說,還容易激起百姓對大順軍的反感。有了這些投誠的人,城中必然大亂。
“將軍!”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李來亨轉頭,看見副將王浩正策馬而來。
“怎麼了?”
王浩臉上帶著幾分憂慮:“城中傳來訊息,有幾個地主正在煽動團丁死守城池。說什麼寧死不降,要和大順軍同歸於盡。”
李來亨眉頭一皺。這倒是個麻煩。那些地主們自然是害怕得很,但越是害怕,就越容易做出瘋狂的事來。
“還有,”王浩繼續道,“城中百姓聽說我們要來,已經開始騷動了。有人想開城投降,但被團丁鎮壓了下去。”
李來亨沉思片刻,突然問道:“城中可有我們的內應?”
“有。”王浩點頭,“早在半月前,就有人秘密聯絡了我們。他們都是些小商販和手工業者,雖然人數不多,但分佈在城中各處。”
李來亨眼中精光一閃:“傳令下去,讓他們準備行動。等我們攻城時,就是他們起事的時候。”
“是!”王浩領命而去。
這時,那支投誠的隊伍已經來到近前。為首的中年人翻身下馬,向李來亨深深一揖:“在下青山州團練副將劉明,特來投誠。”
李來亨打量著這個劉明。只見他四十出頭,面色白淨,一看就是養尊處優的主。此刻卻是滿臉諂媚,顯然是個見風使舵的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