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閉眼用意念一掃,好傢伙,腳下這湖真浪費北海的名兒,一米多深的湖水中,就沒有看到大魚的影子。
連魚群都沒有瞧見,最大的魚也只有一斤多,能活到這麼大的魚兒都是機靈鬼,探嘴只咬下魚食,尾巴一甩,只剩下魚鉤在原地打轉。
“大爺,你這是釣了多久了?”
戴著棉帽的大爺收穫還不錯,腳邊的麻繩串著五條魚,個頭不小,加起來能有二斤多了。
見到問話的是一個小青年,大爺反問道:“怎麼,上大爺這兒打探軍情來了?”
張家樂……
不愧是戰爭年代走過來的,警惕性還是很高的。
“瞧您說的,我這不是不會釣魚嗎,瞧你的收穫頗豐,特意過來請教。”
說話間,張家樂給大爺遞了一根菸,大爺到也是沒有客氣,很自然的叼到嘴上,只不過嘴裡冒出來的話,透出來一股怪味。
“小子,別淨想美事了,哪有什麼技巧,大冬天的把你給泡到涼水裡,你也不樂意咬食,除非忍不住,明白了沒?”
大爺的比喻很是清新脫俗,屬於是罵人不吐髒字的那種,還把話給說的很明白。
那就是嫌棄周邊釣友的魚餌太差,用一小粒玉米就想換人家魚兒的命,忒貪心了。
“您這話說的真精闢。”
張家樂給大爺豎起一個大拇指,然後盯著大爺腳邊的小布兜。
大爺眨眨眼,拿起布兜,翻開來給張家樂瞅兩眼,接著趕緊收了回來。
“小子,懂什麼叫秘方不?不能告人的就是秘方。”
說完後,大爺還配著一個賤嗖嗖的笑容。
張家樂有心逗逗大爺,回答道:
“小瞧人了不是,你這秘方很好猜,把平日裡捨不得吃的好東西,加上點玉米麵,多放點香油,攪合到一起就成,我都瞧見你那布兜上面的油漬。”
大爺翻了一個白眼,氣呼呼地說道:“敗家子,回去弄吧,小心家裡大人打斷你的腿,照你這麼配,別說魚想吃了,我都想吃了。”
“啊?”
張家樂愣了愣,感情自己猜錯了,眼前這老頭沒那麼大方。
“您老說笑了,敗家子家裡也沒有香油,我還想吃呢,找你打聽點事情。”
“說。”
大爺手裡的棍子一沉,魚餌沒有了,魚卻沒有上鉤,正忙著給魚鉤重新上餌,悶頭回道。
“北海里大魚多不多?”
大爺噗嗤一笑,哈哈大笑,好不容易才喘勻氣,慢慢的說道:
“小子,感情夏天的時候管理處組織撈魚,你沒有過來瞧熱鬧,大魚倒是有,連著被撈了兩年,你猜還剩多少?”
張家樂內心腹誹:我猜你平時沒少瞧熱鬧。
大爺的魚餌已經穿好,重新把魚鉤放進水裡,繼續嘮叨:
“都想著吃魚,夏天的那會,撈魚的網眼手指都穿不過,也不想想都撈完了,以後該怎麼辦,你等著吧,明年肯定還會組織撈魚,有的是樂子瞧的。”
都說解放前國人活的糊塗,這話也不全對,是聰明人活的糊塗,眼前的大爺就是典型的例子。
老四九城的人大致都是如此,事情我都明白,就是不說,遠遠的瞧著,等到出了事,聊一樂呵。
後世網友們其實分析的挺對,甭管誰來當皇帝,皇城根的這些老百姓,該怎麼過還怎麼過,地頭是皇帝的,也是我們的,總歸是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