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賢重新回到屋中,目光掃過眾人,開口道:“溫侯已經回去了,諸位也都請回吧,接下來還有諸多事務亟待我們去處理。”
紀靈、路昭等人聞言,目光又一次戀戀不捨地投向大小喬,那眼神中滿是豔羨與不甘。
他們心裡何嘗不明白,這場美人歸屬的風波已然塵埃落定,他們再無半分機會,只能在心底暗自嘆息。良久,他們才拖著彷彿灌了鉛的雙腿,緩緩離開。
張遼邁步來到劉賢身邊,露出真誠的笑意,“子山,恭喜你了!”
高順也走上前來,雖未多言,但眼神中同樣飽含祝福之意。
漸漸地,屋內的人相繼散去,劉賢的目光落在大小喬身上,眼神中多了幾分關切與憐惜,“放心吧,不會有人再來打擾你們了。”
“真的不會有人來打擾我們了嗎?”大喬壯著膽子問道。
因為劉賢究竟是什麼身份,目前她們並無法確定。
劉賢笑了笑,語氣肯定,“放心,相信我!”
一切塵埃落定,別人要是再來騷擾她們,那就是和劉賢作對了。
這一刻,劉賢不慫了!
只要呂布不和他搶,他就能罩得住她們!
…………
西塞山,接連數日,戰鬥依然還在持續著。
孫策滿心怒火地回到此處,那熊熊燃燒的怒意彷彿能將周圍的空氣點燃。從孫賁和孫輔的口中得知,前線戰事進展頗為順利。
劉勳的部隊已然傷亡近半,孫策緊繃的神經這才稍稍鬆弛了一些
而周瑜,向來以謹慎著稱,即便此刻戰況對己方有利,他也不忘調出一些人手,乘坐舟船沿江佈防,保持高度警戒。
雖說呂布未必會從後方夾擊,但周瑜還是做了防備,主要是那個劉賢,讓他不敢掉以輕心。
在周瑜的耐心勸說下,孫策強忍著急於對呂布復仇的滔天怒火,暫時將心思全部放在對付劉勳和黃祖援兵之上。
沒多久,廣陵那邊傳來噩耗,宛如一記重錘狠狠砸在孫策心上。
程普僅帶著不到兩百人狼狽逃了回來,望著那些殘兵敗將,孫策又氣又惱,心中的怒火瞬間被點燃到極致,一股腦地朝著劉勳傾瀉而去。
此時的劉勳,本就士氣低落,麾下士兵個個面露懼色,軍心渙散。雖說有黃祖派人前來相助,可面對性如烈火、勇猛無畏的小霸王孫策,劉勳被殺的節節敗退,沒過多久,便徹底頂不住了。
劉勳被逼入絕境,渾然不知廬江已然落入呂布之手,他心急如焚,把幾個信得過的部下召集到一處。
眾人圍在一起,卻皆是一臉頹然。劉偕低垂著頭,六神無主,口中不住地嘆氣。
其他人也面露絕望之色,望著帳外那如血的殘陽,心中滿是悲涼。
孫策的攻勢太過兇猛,他們感覺自己就像是待宰的羔羊,被死亡的陰影籠罩,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希望一點點破滅。
“主公,不如我們去投奔曹操吧?”劉曄眼珠子一轉,打破了這令人窒息的沉默。
他本就是個精明至極的人,時刻不忘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他先是投奔賊寇張寶,後又轉投劉勳,如今見劉勳大勢已去,他又毫不猶豫地把目光投向了北方的曹操。
在劉曄的字典裡,壓根就沒有“忠義”二字,只有利益。
他深信,只要自己跟對了人,就能平步青雲,至於那些所謂的道義、忠誠,在他看來,不過是愚人的枷鎖。
倘若有一天,曹操也不行了,那麼他必定也會毫不猶豫地為自己重新選擇一個“明主”。
在職場上,像他這樣的人並不少見!
劉勳本就毫無主見,此刻被這兵敗如山倒的局勢弄得焦頭爛額,又實在想不出更好的主意,無奈之下,只好聽從劉曄的建議,帶著一眾殘兵敗將,灰溜溜地逃往許都。
此時的他,滿心悲慼,已然顧不上其他,就連留在廬江的家人,他也誤以為是落在了孫策的手裡。
孫策這邊,總算是彌補了一些損失,一戰下來,收攏了多達一萬多人的戰俘。
想當初,劉勳從皖城離開之時,可是整整帶了三萬人馬,如今卻落得這般悽慘下場,當真令人唏噓不已。
…………
南陽!宛城!
這一日,張繡再次收到了劉賢的書信,他眉頭緊鎖,陷入沉思。
那信上的字跡,他已然反覆讀了多次,劉賢還是一如既往地提醒他,告誡他,讓他保持觀望,切莫輕易行動。
其中有一段話,引起了張繡的重視:“若將軍遲遲沒有投奔曹操,曹操定然會失去耐心,說不定針對將軍會有所行動,請將軍務必多加戒備!另外,你身邊的賈詡,此人未必值得將軍信任,越是生死攸關之時,將軍越要留意此人!”
張繡不禁打了個寒顫,對於投奔曹操一事,他愈發地遲疑起來。
在這亂世之中,一步踏錯,便是萬劫不復,他又怎能輕易將自己與麾下將士的命運交付他人之手?
越是這般猶豫,張繡越覺得當下不能過早地做出決斷,必須慎之又慎。
至於賈詡,張繡並沒有往心裡去,甚至覺得劉賢是在挑撥他們的關係。
這也是讓劉賢很困惑的事情,不說吧,不行,說多了,就惹人起疑。
張繡的遲疑態度,讓賈詡也更加憂心。
賈詡本以為,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只需稍加勸說,張繡便能聽從他的建議,會投奔曹操。
可沒想到,張繡這一次竟如此執拗,賈詡失算了。
擔心夜長夢多,局勢會發生變化,無奈之下,賈詡便派出了自己的心腹,秘密前往曹操處聯絡。
曹操接到賈詡的訊息後,毫不猶豫地迅速做出回應,既然不能將張繡收服,那就只得雷厲風行,果斷奪取南陽。
曹操馬上行動,悄悄地帶人前往南陽。一路上,他面色陰沉,幾乎未曾展露過一絲笑意。
重新踏上南陽這片土地,曹操的思緒飄回到往昔在宛城的慘痛經歷,心中五味雜陳。
此地,曾讓他痛失愛子、愛將,這裡是他的傷心地,但為了霸業,曹操絕不會心慈手軟。
他幾次咬牙,皺眉沉思,“劉賢,他究竟是何許人也?竟能讓張繡不為我所用。”
不知不覺中,劉賢已經引起了幾方勢力的關注。
劉備、曹操、孫策、張繡、臧霸、陳登等人,都或多或少,和劉賢有了交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