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不長東

第18章 蘭炭

“叮噹”一聲響,是鄭瑛將個銀質魚兒形狀的小勺子丟在了瓷碗裡,她本是要去撈個鹹津梅子擱在紫蘇飲裡調茶湯的。

謝老夫人微怔,張太夫人渾不在意,就著手上瓜籽碎咬的磕磕巴巴只顧給底下兒孫叫好。

鄭瑛垂著面將手旁紫蘇飲子推到一旁,頗為遺憾道:

“不成了不成了,這桌上五顏六色的樣樣都好,可我身子骨招架不住味兒濃的。

這紫蘇氣,夏日覺著清爽,現兒聞著骨頭都涼浸浸的,端的是不能和旁兒娘子姐兒比。”

謝老夫人笑道:“咱們上門討吃的,你還挑起嘴來。”

“誒。”鄭瑛頗不認同,笑道道:“若換在別處,我就不多嘴了,也是知道老夫人明心明鏡斷不與我計較,只管說來。

莫說茶湯,別的,我也不藏著掖著,咱們底下人,怎好說今上十年八年的。

人多處本就是要留神的,就是暗室無人,也得喊聲萬歲不是。”

張太夫人從場下收回目光,笑道:“這婆子嫌我準備的茶湯不好,故意找著茬兒挑我不是呢。

剛自個兒太子公卿的張嘴就來,不許我說個渾詞了。”

她轉頭吩咐底下:“去..把那個..前幾日得的玉山紅煮一餅呈上來。”

“嗯,這就去。”女使答道。

“都歇了吧,管教咱們這天花亂墜,定得江山似得。”謝老夫人笑著打圓場。

張太夫人身份在那,鄭瑛來頭也不小,尋常娘子做了人婦,外頭就稱郎君姓氏,少有叫原姓的。

鄭瑛乃是滎陽鄭氏出身,十里紅妝抬到京中來。

郎君官場沉浮數載,知天命的年紀官升中書平章事,旁兒個來往,仍舊稱鄭瑛一聲鄭大娘子。

家裡男丁既是天子肱骨之臣,跟著的婦人哪能掉得輕心。

天家不與常人論,今上四十七歲算是正值盛年,而太子也當了小十年,且在佳期,兩者日日相見,猜忌之心不足為外人提也。

說的難聽些,太子朝不保夕的,還不如個良臣呢,議論兩句反倒是給今上表忠心了。

這要置喙天子,那就是不得了了,鄭瑛出言提醒,既是好意,也是免的惹禍上身。

謝老夫人道:“怪我那三個哥兒在範中書家裡做學子,我這才上趕著問一句。

你倆這要鬧起來,有個三長兩短,可別去謝府討銀子賠養身錢。”

她抬手朝著已經走到場地去玩的姜素娘方向指了下,“這是個什麼說頭,一點風聲也沒聽著。”

張太夫人和鄭瑛何等人精,給個臺階就下,張太夫人道:

“正是你的由子,萬事你不開口問,我哪說的上嘴,錯了漏了,自該記在你身上。”

安樂公陶矜,自號傳柳,即五柳先生的傳人,人稱傳柳客,先朝梁元帝德仁三年的欽點狀元。

後梁元帝引以為師,稱陶公,又任今上太傅,賜號安樂公,時冊封太子後,又為太子授課。

三朝過來的老東西,熬了些兩年,實在熬不住陪天家折騰,請旨離京,自在逍遙去了。

這一去,朝裡官員也沒幾個知道人在何方的,後宅婦人哪曾得知是個什麼境遇。

猛然聽到自家郎君範中書交代安樂公要往家裡小住,鄭瑛吩咐底下灑掃相待,吃喝用具都是給著個七老八十白髮翁備的。

說這突然多出個徐娘半老帶垂髫小兒,她也震驚著呢,鄭瑛笑著說了來由,不忘打趣:

“原是安樂公都沒個提前吩咐,這廂誤了我行事不周到,還以為我瞧不上人家後來人呢。

話傳出去,叫咱們臉上一雙眼珠子白白平著長了,看人還看出個高低來。”

有沒有高低的,都在心裡,面上是不能現出來。

聽罷來緣,謝老夫人再往姜蘇娘方向瞅了瞅,初冬錦衣層疊,那背影仍是盈盈一嫋。

說徐娘半老,是為著和安樂公的年歲,分明人還年華大好。

估摸著,是安樂公遊歷到某處,尋了個風水寶地,見著個明眸佳人,三朝帝師,哪個娘子攬不進懷?

說到底,只怕是是安樂公以勢壓人,世人看,多隻認那女子不肯以死相拒貪權戀貴。

難為他風燭殘年相還能跟人生出個姐兒來,可能這就是為什麼姜素娘被扶正了吧。

也不知怎地,張太夫人笑意慈慈底下,竟想說不幸中的萬幸,那老貨原配死好些年了。

不然,姜素娘多半隻能在某個邊陲小地當一輩子沒名沒分的小娘。

然而,安樂公的原配娘子,往些年在京中,各人也是有走動的,斯人已去,怎好說人死是個幸事。

她又暗暗嘆得一聲,人老了,人老了總覺這些娘子姐兒,個個成空。

鄭瑛瞧著底下,笑道:“沒問過你家那頭怎生個事兒,莫拿些菩薩姑子搪塞,我不信這話的。”

“往常我也不信,年初百般不順,尋了個吃齋的進宅子瞧過。”謝老夫人不以為意樣笑道:“人一不求捐,二不求財的,也就提議我尋個姐兒來養。

你說不信吧,略微個響動,心裡頭就慌慌惦記,索性尋了個來,也是我底下不爭氣,單得一個姐兒抱不到面前,早晚空落落的。”

“這就是你那內婦不是,兒女大了,郎君盛年,該知事幫著找幾個可心的在房裡養著。

這頭沒人承孝祖母,那頭還趕著穿衣穿衣侍茶的底下人活計。

哪個主母上趕著勞心,治家馭下才是正理。”鄭瑛道。

“找不找的,不找也好,宅子清淨。”謝老夫人悶聲答。

“人少是個什麼清淨,那叫冷清,一大家子有理有序的才叫清淨呢。”

鄭瑛和謝老夫人一般身份,說起話來,不比對著張太夫人恭敬。

謝老夫人自是不以為意,三人說著閒話,那胖劉嫲嫲快步過來,對著幾人道:“王家郡夫人那頭人也來了,老祖宗看....”

聲調拖長如許,瞧張太夫人沒接話,劉嫲嫲霎時快語續道:“底下是迎了來的,也不知怎地,她時辰不巧了。

看著面兒又生,想各家太太夫人娘子都說不上話,我婆子笨的,實不知將人領到哪桌了。

“怎麼現在才來...”張太夫人這方開口,語氣稍有不喜。

要沒提這茬,她都不記得有這麼個人,這令行到一半,底下來傳,她瞬間記起請帖是給王家宅子處送過的。

情理歸情理,道理歸道理,就是王雍還在朝為官,給她老母博的誥命夫人,也不敢來晚了張太夫人發的帖子。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