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破的衣裳,經她的手,總給我們拾掇的乾乾淨淨。”
...
“家裡人多,那口燒柴火的大鐵鍋,死沉死沉的。”
“端上斷下,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力氣活。”
“現在想想,母親那瘦小的身子,哪來那麼大勁兒。”
.....
文字十分的樸實,採用了散文的方式去回憶,從小時候母親幹活再到當時還是集體分糧食時候,母親的辛苦。
並沒有用很華麗的辭藻,例如什麼累的滿頭大汗,急的氣喘吁吁這種詞語。
就是簡簡單單的白話,簡簡單單的敘述了一下母親當年都做了什麼。
但是字裡行間之中卻讓人看到了一位母親。
任勞任怨?不清楚不知道,或許這就是母愛吧。
透過白話的文字,可以看到背影裡一個女人忙碌的身影。
仔細看了看她的臉,卻發現怎麼也看不清,原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張臉.....
...
“母親走的時候,才五十出頭,是累病的。”
“如今的她的墳就在村邊,一個不起眼的小土包,每次回村,我總要去那裡站站,和她說說話。”
“我在城裡幹了大半輩子苦力,扛水泥,扎鋼筋,爬腳手架....累是真累,可是想一想當年母親端那口大鐵鍋的勁兒,我這力氣就又上來了。”
“母親沒享過福,可是她教會我的,就是這骨子裡的硬氣和對家的擔當。”
“我得把您撐起來的這個家,接著撐下去,撐穩當。”
.....
“風頭上的草青了又黃,黃了又青,就像我的念想一樣,一年年總也斷不了。”
“我已經當了爸爸,也已經當了爺爺,但我已經三十多年沒叫過媽媽了。”
“我想著等哪天我扛不動水泥了。”
“就回村裡挨著那堆土躺下。”
“沒準那時候我再叫媽媽,她就能聽見了。”
讀完之後,包間內,直播間,元濤,陶婉瑤全部都安靜了。
齊齊的看著元濤手中的那片薄薄的紙張。
直播間經過短暫的安靜之後,突然爆發式的火熱起來。
【這是真作文啊,那個年代的人隨便一寫就是這種樸實又有深意的文章。】
【敘事散文,鄉土氣息,頂級的白話文作文啊。】
【字裡行間中又何嘗不是對母親的讚美和回憶呢。】
【原來我不相信什麼最樸實的文字往往能表達最真摯的情感,現在我信了,這個文字是有溫度的。】
【滿分!再給她一千。】
【樸實的文字啊,太樸實了,文字寫的簡單,但是情感...實在是穿透人心。】
【當了爺爺的他,想起來了自己的媽媽。】
【我想我的媽媽了,我媽媽當年也是這麼辛苦,不幹了今天就辭職回去看看媽媽。】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諸位要珍重啊。】
元濤看了看老張開口道:“叔,寫的真好。”
“三十年後的一天,賺的最輕鬆的一千塊錢是母親幫我賺到的。”老張自嘲的笑了一下。
(五更啦!求支援,明天還是五更!感謝各位讀者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