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裡頭的官眷,常時以白綾襖搭襯紅褙子,遇著節日更如此。
上元、中秋婦女結伴上街,都穿白綾兒裙襖,如同月霜似得。
那等商婦、行院與婢女,也都望有件兒白綾襖穿著。
上等白綾價貴,窮京官兒娘子,未必能得一件穿。
方才賣胡椒的小廝,他家娘子是五品官身,還想去當鋪買件舊的穿,只為爭個臉面。
“我拿那匹白綾,換了五十斤胡椒來,咱可是賺了哩!此時尋經濟人,把這胡椒賣了,也值二十五兩銀子,買匹松江白綾來,還賺著五六兩。若咱等到夏天賣時,能賺出一倍去,你信我的!”
梨月下炕去拉她,秋盈哭著不起來。
“誰你巧嘴兒胡說!胡椒是燉肉用的,哪值得這許多銀子?我這輩子不曾穿件兒白綾襖兒,死了都不進棺材哩!嗚嗚嗚……”
她是越哭越慘,梨月與環環連哄帶勸抱上炕去。
讓她吃果子也不吃,吃點心也不動,呆傻了似得。
梨月百般無奈,拿出一件鵝黃小襖,還是玉墨給她的。
“明日拿這件兒緞子襖,尋人換件舊白綾襖穿,可使得麼?”
說罷又尋出一件綠色的與環環。
環環故意搖頭:“我不要,等賣胡椒賺了錢,我再做襖兒!”
秋盈見她們倆一條心,咕嘟著嘴趴在炕上,這才不吭聲。
三個人鬧了半夜,胡亂睡下了。
第二日一大早,趙嬤嬤將鳳瀾院丫鬟聚齊,重新分派了差事。
小廚房想請曹嬸子回來,誰知她早退了沈家賃契,往別處謀事去了。
指了個範婆子掌灶,也是沈家來的人,手藝比胡媽媽還不如。
好處是範婆子老實,不偷不佔不逞能,依著規矩做菜,吃不好吃不壞。
正房院一二三等丫鬟都少一個,從下頭往上遞補。
二等丫鬟夏芙老實,選進暖閣裡頭服侍,又有三等丫鬟補上來。
凡往上遞補差事的,月例銀都沒漲。
只因管事房的娘子,見沈氏失寵,順勢減了鳳瀾院月例。
趙嬤嬤不敢多說話,生怕再她們再扣別的用度。
不過錦鑫堂的紅絨提了一句,寧夫人命孫財家的傳了話。
讓府裡所有粗使丫鬟一律提做三等,按等發放月例用度。
梨月她們歡歡喜喜,去管事房磕頭。
每人領了月例三錢銀子,兩套綢絹春裝。
因香草走了後,鳳瀾院小茶房無人管。
趙嬤嬤喚她們三個去照應,也存了拉攏安撫的意思。
升了三等丫鬟之後,梨月已開始盤算。
這些天世子爺剛剛襲爵,往來應酬極多,府裡上下忙亂,管事娘子們顧不上丫鬟調院兒的小事。
而且她剛存了五十斤胡椒在炕洞裡,若調換去大廚房,免不得與人擠大通鋪,這些東西也沒地方存。
好在小茶房這差事,比廚房院乾淨體面些,還能獨自掌小灶。
不如再混兩個月,待七八月將胡椒賣了,多買些禮物送秦嬤嬤。
請乾孃柳家的出面,尋管事娘子回話,正經調到大廚房做事。
梨月想好對策,與環環秋盈兩個,興沖沖穿了新衣裳,去茶房看守爐子。
這日寧國府宴客,早早開了大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