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月抿著嘴只想笑,不覺得自己能被嚇死。
京師四個城門上的揭帖,都是貼了沒多久,就被官差們給拿掉了。
那麼長的文章那麼多的字,要看完也得好一段時辰。
何況那還是城門剛開的清晨時分,街面上往來的大多是普通百姓。
就算是識文斷字的人,要弄明白那些文縐縐的話,也得琢磨許久。
因此真正知道揭帖內容人其實不多,要不然真不會弄得市井裡人心惶惶。
現在才是說什麼的都有,把帖子的內容越傳越邪門。
平安不知從哪裡得來的訊息,此刻掰著手指頭仔細數著。
“那上頭總結萬歲爺十條失德罪名,就差指名道姓罵昏君。頭一條,說萬歲爺自登基以來,時常託病不上早朝,耽誤可許多軍國大事。二條,說萬歲爺寵信閹宦,朝政都把持在司禮監太監手裡。第三條,說萬歲爺所以身體不好,都是好色無德所致,總是寵愛低賤宮女,賢德后妃都受冷落。第四條,說萬歲爺貪戀錢財,為了給愛妃謀賞賜,將戶部稅收納入內帑。後頭幾條都是說內帑的,罵萬歲爺不知民間疾苦,四處派太監徵收苛捐雜稅,老百姓交到戶部田稅,萬歲爺還要偷偷撥出來,給宮裡的娘娘們花費……還有好些話呢!”
這些話是平安從聽來的,已不是原文那些掉書袋的文言。
話雖然聽著還是有點粗糙,倒還是正經勸諫的話,說實在的也有點道理。
本朝也有御史勸諫的規矩,梨月就聽府裡的人說過。
朝廷的科道官還有御史,時常寫這種奏摺,說萬歲爺的各種錯處。
前朝先帝在位的時候,被御史們罵急了,還發過罪己詔。
御史們可以風聞言事,哪怕是數落萬歲爺的錯處,朝廷也不能追究他們。
這是本朝祖宗的先例,誰也不能改變。
不過御史們若是罵得太難聽,萬歲爺生氣了怎麼辦呢?
自然是把奏摺留中不發,不但要把奏摺留下,還要把內閣的底稿也收走。
這樣留中不發的摺子,除了萬歲爺就只有司禮監知道,外頭人都看不見。
這樣的話,朝廷裡大大小小的官吏,就不知道御史罵了皇上什麼。
至於這種事是不是掩耳盜鈴,反正萬歲爺不理會。
落得個眼不見心不煩,耳邊沒人聒噪就好,隨他們鬧騰去。
畢竟萬歲爺是一國之君,是要面子的人,不好和御史們對罵。
可如今這城門上的揭帖,那可是要了人的命了。
京師裡外的老百姓都看見了,只怕茶餘飯後還要當笑話來講。
這豈不是把萬歲爺的臉面,都丟到了九霄雲外去了!
怨不得金吾衛這般急吼吼的查點戶口,四處核對筆跡抓人。
“原來是這樣啊,外頭說有人要謀反,把我都嚇壞了!”
既然沒有人謀反叛亂,梨月心裡就安穩的很,真是謝天謝地。
她現在眼裡只有雙柳小築的買賣,只盼望天下太平別出事就好。
如今看揭帖裡的事情,聽起來都是萬歲爺的家事,審也審不清楚。
就算是交到三法司,誰還要跟萬歲爺算賬不成?
這些事聽起來也沒多大,無論抓得到人抓不到人,幾天也就過去了。
難道能為了城門洞子上這些胡言亂語,就殺了誰的人頭不成?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