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兄弟越多越強大,但因此而滋生的利益糾紛也就越多。
嫡系、旁系,嫡出、庶出爭鬥的事,在大門戶中早就不新鮮了。
一候三伯的爵位,不止讓別計程車族很眼紅,就是本族子弟也是如此。
侯爵自然有長房嫡子繼承沒得說,但另外三個伯爵位就惹人覬覦了。
最後因第一代侯爺,果是怕“功高震主”,肥水一戰後就迷上了修道,得爵不足一年,就自己選擇上山清修,提前把自己的侯爵位置傳來下去。
加上老侯爺畢竟人還活著,能壓住。
最後肥水伯,安豐伯還是輪到了大房,老侯爺另外兩個齣兒子頭上,其中嫡二子繼承了肥水伯爵位,安豐伯最後落在老侯爺不太重視的庶長子頭上。
巢居伯位,落在和大房畢竟親近,也在肥水之戰立下功績的三房頭上。
本勉強這樣了,只老侯爺的庶長子,老侯爺年少時於自己的貼身通房侍婢所生,生下來就先天不太足,從小就是藥罐子,本不受重視,但礙於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封建繼承禮法,才讓其繼承安豐伯位。
甚至是繼承安豐伯後,受到一些重視後,才想起給這個藥罐子安排親事,只成親後,這庶長子沒幾年就沒了,雖留下幼子能襲爵,但或是遺傳其父先天不足的毛病,自小也是文弱。
按族中規矩也是勉強到了弱冠加禮之年,剛成親沒幾年,人也沒了,而是還無後。
老侯爺本想把安豐伯的爵位,從正房嫡孫嫡孫中選一人,過繼安豐伯府名下,讓安豐伯的爵位繼續在大房中繼續傳。
只還沒開始,老侯爺終是上了年紀,加上早前入軍作戰受過箭傷,雖上山清修保養得益,到底上了歲數,人去了。
老侯爺一去,謝家真缺了這個鎮場子的人,自然有些紛亂,安豐伯這個爵位懸空了兩年,自然讓其他房,包括長房庶出子弟都動了心思。
一時族內紛亂,為了安定人心,老侯爺死了,但老侯爺的原配夫人還在,壽陽候請出其嫡母出來說話。
按封建大家族傳承規矩,包括皇族都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無嫡立長,最後才選賢了。
原身知道的是謝琰是族中選出,考察謝家子弟的人。
但最後結果是,選了不是會稽謝氏各房子弟,而是謝家偏遠支脈西北上邽謝氏一個叫謝放的謝氏子弟。
只聽說這謝放頗有勇才,新帝第一次性北伐,他隨軍出征中立下過功勳,才順利承襲安豐伯這個爵位,只他襲安豐伯爵位後,好像一樣沒有擺脫安豐伯這個“短命”詛咒。
聽說頗為勇武的他,沒幾年身體不大好了,同樣無子,在纏綿病塌前終收了長房嫡子子弟過繼。
最後安豐伯這個爵位還是落回了長房嫡子手中。
若說其中沒點什麼,謝玉是不大信的。
而謝玉消化原身記憶後,知道這則傳聞後,再看到資料面板上原身活不過二十歲這個門檻時,就想過要不要玩一個”李代桃僵”的計謀。
反正沒幾年活頭了,可以試著賭一把,成了,人上人。
失敗了,反正也就這樣,走科舉路線,一步步來唄,總之,在這個世界謝玉也不過過客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