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藩王宗室這塊肥肉,誘惑力實在是太過於驚人呢?
和這數不盡的良田相比較,施鳳來的背叛也是無關緊要,遠不如真金白銀來的親切。
“諸位愛卿,如今我大明的國庫空虛,哪怕那些藩王郡王擁有不少的家資,可以順利的遷徙到京師裡來。
但大多數的底層宗室們,就連吃頓飽飯都是難事兒,如何有能力長途跋涉前來京師。
想要達成目的的話,只能是朝廷靠著調撥錢糧過去,那些宗室才有可能前來京師!”
看到這群狗東西那無恥至極的醜陋嘴臉,陳逸軒算是明白,為什麼修道的嘉靖皇帝也好,沉迷後宮萬曆皇帝也罷。
就連自己頂替的天啟皇帝,也是藉著喜歡木匠活的藉口,待在後宮裡面不出來。
恐怕是實在受不了這群不要臉的德行,也就傻乎乎的朱由檢,頭皮賊硬的和他們天天扯皮,做一些毫無意義甚至是反作用的勤政。
“陛下,如今各地的賦稅都在陸續上繳,哪怕是朝廷再緊張,可為了皇家的顏面,咬牙湊出來個三五百萬兩,也是不成問題的。”
聽到這昏君說朝廷沒銀子,戶部尚書立馬站了出來,表示戶部雖說是比較窮,國庫也比較空虛。但為了你這個皇帝,擠一擠還是能夠辦到的。
“國庫雖說如今能擠出來幾百萬兩,用來安置那些藩王宗室,可底下不是要撥軍餉到遼東嗎?
到那時候該從哪裡籌集出來錢糧,總不能讓那些守邊的大明將士去喝西北風吧?”
陳逸軒自然知道,這一段時間朝廷還算富裕,天啟年間還不像是崇禎年間那麼慘,朝廷多少還是有點家底的。
“陛下,臣以為可以繼續加徵遼餉。”
聽到陳逸軒說起了遼東,底下的那些朝臣們,不由得交頭接耳起來。
最後還是錢龍錫這位東林大佬硬著頭皮,說出了他的治國良策。
“錢愛卿此言差矣,如今各地天災人禍不斷,萬不可再增加百姓負擔,若是最後引得官逼民反,到時候豈不是又要加徵一項剿餉出來。”
陳逸軒聽到這個東林大佬的無恥言論,差點忍不住下去給他兩個大耳刮子。
這個狗東西,純粹是把自己當朱由檢那個傻子玩弄,就算是不加賦稅,老百姓底下因為天災,都要揭竿而起了。
有這些忠良治理大明,大明要是不亡那才是天理難容,在他們眼裡面普通百姓根本就不算人。
“那陛下的意思是?”
施鳳來也明白,這位天啟皇帝不容易忽悠,所以也不再試探,直接向陳逸軒問價,看看這買賣能不能談妥。
“若是想要省出遼東開支,那就只有一個辦法,放棄山海關以外的鎮堡,遷遼東之民入關安置。
如此一來的話,我大明只需要固守山海關即可,節約出來的糧餉足夠讓藩王宗室入京。”
看他們願意談條件了,陳逸軒也是圖窮匕見,說出了自己另外一個謀算。
你們想要削藩,可以啊!
不過必須要在遼東這邊做出讓步,要不然的話,大家就一拍兩散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