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開局砸死朱由校

第69章 登山包裡的寶貝!

遼東各方勢力為了自己的利益謀劃時,紫禁城裡的御花園內,陳逸軒正在徐光啟的陪同下,欣賞著自己前些天的勞動成果。

因為當初準備要在自然氣候極為惡劣,環境可以說是危機四伏的外興安嶺裡獨自生存。

並且還是計劃生活幾年,甚至可能是往後餘生,所以陳逸軒在登山包裡,可是帶了不少好東西。

其中就有各種抗寒抗旱的農作物種子,雖說為了能夠接連不斷的種植下去,陳逸軒帶的都是裡面笨一點的品種。

這些種子的產量,遠遠不如那些種子公司,精心培育出來的種苗那麼高產。

可放在明末這時候,這些笨種子成熟以後,也絕對能算得上是一個神蹟。

民以食為天,陳逸軒深知大明王朝覆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糧食安全得不到保障造成的。

當自身的安全,剛有了一點保障之後,陳逸軒就開始拿出了一半土豆和紅薯種子,對它們進行催芽培育。

雖說這次帶的農作物種類並非只有這兩樣,但這個季節,也就是種這兩樣作物能穩一些。

他這麼做,倒不是說真的憂國憂民,和那些偉大穿越者一樣,是純粹以民為本的大好人。

陳逸軒這麼拼,是因為如今有機會取代朱由校地位,來當這大明王朝的皇帝。

既然是自己的江山社稷,自然是要好好的用心,不斷去減少各種社會問題。

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還有自己的子孫後代們,都可以享受到這讓人迷醉的潑天富貴。

這才是他這麼做的主因,畢竟若是自己不能當家做主,那即便是有再多的高產作物,先不說自己會是什麼下場,百姓依舊會活的苦不堪言。

讓陳逸軒開心的是,這些真空包裝好的種子和自己一樣,來到大明王朝以後,依舊是生命力頑強無比。

甚至因穿越帶來的影響,這些種子感覺比以前成活率還要高,出芽率居然臨近了百分之百。

兩種作物的長勢,那可以說是一天一個樣,陳逸軒雖說是有心自己收拾,但實在是忙不過來。

後來想到天啟年間,朝廷裡就有徐光啟這麼一個農學大師,他還不斷的向朝廷與世人推廣甘薯,也就是如今的紅薯。

哪怕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徐光啟的努力並沒有大獲成功,但也立下了一些基礎,為後來的‘糠稀盛世’形成,算是有不小的幫助。

為了能讓這些作物,獲得更專業更精心的培育,陳逸軒冒著暴露的風險,讓人找來了徐光啟。

要知道這位大拿,因為擅長一些傳統文人眼裡的奇技淫巧,平日裡也是和朱由校有過不少的接觸。

“陛下可以放寬心,這些土豆老臣都是按照陛下的吩咐,讓人小心的去侍弄,絕不會有任何差錯。

若真是如陛下所言的話,那等到十月前就能收穫,到時即可知道其產量為多少。

至於這些甘薯,雖說品種和老臣以往接觸的有些不同,但也沒有太大的差別。

雖說這時候種上,已經是錯過了農時,但只要小心看護,應該可以撐得過冬日的風雪。”

徐光啟看到這位陛下,在耐心細緻的去觀察農作物長勢時,心裡也不斷感嘆。

以往的天啟皇帝只是醉心於木匠活,對於大明無數百姓最在意的糧食問題,並不算是特別的關心。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