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開局砸死朱由校

第61章 家都沒了,憑啥保大明?

“孫師傅為何會覺得,朝廷只要用遼人守遼土,往後不用再調派各地精銳支援,只需要每年調撥錢糧過去,遼東一地就能平定關外的建奴?

姑且不論遼東的軍頭們,有沒有那個本事平定建奴之亂,單是這條良策若維持個一二十年時間,恐怕新的隱患就會出現。

到時絕對會養出一個李唐時期的藩鎮割據勢力,最後那些索求無度的軍頭們,為了他們的貪慾必然起兵作亂。

那豈不讓本就是多事之秋的大明,變得更是雪上加霜,不知孫師傅你覺得這一危機,朝廷又應該如何去預防呢?”

陳逸軒聽到這位老大人始終堅持用遼人守遼土,心裡面也是感到有些奇怪。

就算是不知道後來的歷史,看看李唐的前車之鑑,也能知道這樣會讓遼東形成軍事集團哈!

莫非他老人家有什麼深意,自己的水平太過於淺薄,所以才沒能看透?

怎麼說這位老大人,在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忠臣,最後的表現更能稱得上是一位民族英雄。

而且按照史書上面的記載,孫承宗可是有真本事在身,若不是閹黨排擠的話,後金的建奴他都能輕易平定。

為了給這位老大人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陳逸軒還是耐下心的為他分析,想聽聽他有什麼高見。

“陛下無需擔憂藩鎮之禍,我大明不同於李唐,軍伍都受制於朝廷的管轄。

無論是軍中錢糧輜重,還是軍中將領的提拔調派,全都歸於兵部管轄。

有朝中諸公的嚴密監管,李唐的藩鎮之亂,在我大明絕不會再次重演。

正是因為如此,老夫才會上奏朝廷,用遼東本地的百姓組成的軍隊。

如此做的好處,不光是朝廷能節省一大筆無用功開支,當地百姓組成的軍隊,也絕不會像是外來的客軍那般逃生怕死。

為了守住他們的家園,這些兵卒自然會和那些建奴血戰到底,此消彼長之下,收復遼東指日可待。”

對於自己學生的擔憂,孫承宗自信滿滿的說道。

大明王朝武將兵卒的地位,到了中晚期的時候,甚至可以說是還不如窩囊無比的宋朝。

在孫承宗的眼裡,有兵部和地方官員的節制,那些丘八不可能有機會翻天。

既然沒有了這個隱患,那麼從當地徵召出來計程車兵,相比於客軍更加的有戰鬥力,無論怎麼看都是一個良策。

“哈哈,孫師傅說的是,倒是朕忘了,我大明的將士,確實被朝廷給死死壓制著。

於是乎朝廷每年調撥給遼東的錢糧,都還沒有出去京師,甚至是還沒有出國庫,就能被剋扣掉將近一大半。

而這剩下的小半錢糧,在經過層層過手之後,真正能分到士兵手裡的,恐怕已經是百不存一了吧?

這條所謂的良策,看似遼東的百姓被朝廷武裝起來保家衛國,可實際上他們的日子,不會比那些衛所兵好到哪裡去。

最後遼東的青壯都被拉到了軍營裡,卻根本得不到本應該屬於他的糧餉,沒有那些糧餉維持,一家老小連溫飽都將成問題。

這是讓遼人守遼土嗎?那隻會是逼得那些遼東百姓活不下去,最後不得不倒向有深仇大恨的建奴!”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