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皇爺的話,如今朝廷剛剛收了賦稅,填補了虧空之後,國庫裡面大約還有三百多萬兩的白銀。
至於皇爺您的內帑,銀子雖說是比國庫多點,但也只不過是五百萬兩還差些。”
魏忠賢一時之間搞不懂,國庫和內帑有多少銀子,和這冒牌貨讓朱由檢做兵馬大元帥,有什麼關聯存在,但還是老實的回應。
“那今年咱們大明需要支出的白銀又有多少?”
聽到大明的家底只有這些,陳逸軒也是有些搖頭,剛收了賦稅就才這麼點,難怪會一直入不敷出。
大明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其實就是財政破產了,要是有足夠的銀子,怎麼也不可能讓滿清的建奴佔便宜。
“不算九邊各處的,光是遼東那邊的軍餉,就需要支出將近兩百多萬兩。
加上一些需要賑災的款項,還有朝廷官員以及宗室的俸祿,又是兩三百萬兩的支出。
就這還是能省就省,要不然缺口會更大,像是九邊的重鎮,如今都有三年沒有發餉了。”
魏忠賢只是大致一算,就覺得自己血壓飆升,作為大明王朝的明年掌舵人,這些都是他需要去承擔的壓力。
前兩年還好些,有些朱由校的全力支援,他用出了不少斂財的手段。
雖說依舊是不寬裕,但多少也能維持帝國的開支,要不然奢安之亂哪有可能平息。
不管是朝廷賑災,還是想要平叛,哪一樣都離不開大筆大筆的銀子做支撐。
只可惜好景不長,在天啟皇帝落水病重後,魏忠賢心裡頭也是怕了,試圖想要和那些士紳們和解。
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蘇州五君子,最後之所以那麼快平息,就是魏忠賢退讓的結果。
為了不被那群傢伙清算,魏忠賢可以說是做到了忍辱負重,只想能夠保住小命。
不過樹欲靜而風不止,就算是他魏忠賢再怎麼退讓,一樣不可能讓那群傢伙選擇善罷甘休。
否則的話,陳逸軒這個幹掉他恩主的惡棍,早就被魏忠賢給千刀萬剮了。
“看來老魏你也知道啊!
咱們大明如今窮的叮噹響,若是不想辦法撈點銀子,說不好哪天都被人推翻了。
士兵沒有糧餉,那可是要譁變造反的,真到了那一天,不管是朕這個皇帝,還是你魏忠賢這個九千歲,都少不了被一刀兩斷。”
陳逸軒聽到九邊的重鎮,都敢拖三年的軍餉,也是對大明軍民的容忍度敬佩不已。
皇帝也不差餓兵,可大明的將士們卻遇上了這樣的混球上司,沒有殺入京師砍掉皇帝腦袋,真心的算是忠君愛國了。
“這點皇爺也是知道的,所以才讓奴婢從那些有身家計程車紳勳貴身上下手,好維持住朝廷的開支。
也正是因為如此,奴婢才會在這大明落得是人憎狗厭,那些朝臣和勳貴恨不得對奴婢殺之而後快。
不過即便是如此,弄來的銀子也遠遠不夠,光是遼東和西南的叛亂,就把這些好不容易積攢的錢財消耗一空。”
魏忠賢自然是不傻,自然知道自己和天啟皇帝一榮俱榮,若是大明王朝完蛋了,他這個皇帝信重的太監,肯定是逃不過一死。
在這點上他遠遠不如那些朝臣和勳貴,那些傢伙還可以在大明滅亡後另投新主。
但他這樣的皇帝心腹,哪怕是把天啟皇帝賣了,也肯定會死的更加悽慘。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