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已至,《葫蘆兄弟》電視版權賣出,並在浙省電視臺播出。
第一集播出時,反響平淡。
老派動畫人質疑剪紙風格過於簡陋,家長吐槽七個主角設定混亂,兒童難以分辨。
但三集之後,風向驟變。
主題曲《小小葫蘆娃》響徹校園操場,歌詞中“叮叮噹噹咚咚噹噹”的象聲詞被孩子們摹仿為遊戲暗號。
動畫收視率暴漲,小學和幼兒園老師抱怨課間全是葫蘆娃變身動作的追逐戰。
某音上各種影片:爺爺指著穿山甲嘆息“造孽啊”,父親為三娃的剛強喝彩,孫子攥著奶奶的手問“爺爺會復活嗎”……
《文藝報》以整版刊載《綠色仙草與希望隱喻》,將老翁獲得種子的情節比作“潘多拉魔盒中殘留的希望”,稱穿山甲之死是對原罪代價的東方詮釋。
其他權威媒體評價該片“以傳統剪紙藝術融合現代動畫技術,開創國產動畫新正規化”,強調其“兄弟齊心”的核心主題契合時代精神。
《人民文學》罕見地發表動畫評論:“蛇精的謀略本質是馬基雅維利主義的具象化,她將母愛轉化為控制七娃的武器,這是國產反派前所未有的複雜性。”
義烏小商品市場湧現葫蘆藤造型髮卡、七色陶瓷娃娃等周邊,最暢銷的是“如意法寶”,但因兒童打架時高呼“如意如意隨我心意”被多地學校禁帶。
這一屆依然有難纏的家長,穿山甲為救二娃墜崖、爺爺被蠍子精刺死的畫面引起他們的抗議,投訴信上百封,指責“死亡畫面造成兒童噩夢”。
《光明日報》反駁:“正是犧牲的痛感,讓孩子們理解團結的價值——這是糖紙包裹的勇氣教育。”
也有家長髮某音影片哽咽道:“我在地震中失去弟弟,看到七娃喊‘哥哥們救我’時泣不成聲,這種跨越年齡的共鳴,讓最終決戰時‘七色山峰鎮妖’的鏡頭成為時代記憶符號。”
《葫蘆兄弟》的爆火,讓“秘密”製作的《哪吒》在投資圈內成了香餑餑。
投機倒把的人太多,騙子滿地走,人們只信招牌。
王平陽現在就是招牌。
“表哥怎麼換賽道了,跑去搞動畫!”
“王老師不厚道啊,我等歌等了兩個月,沒見幾首新歌。”
“老王,我們唱歌吧,演戲也行。”
“好好演戲或好好唱歌,別跟老李一樣,投資到最後,虧得天后老婆都跑路,不貼錢給你敗家了。”
“《開心小鎮》結束後,居然沒見平陽王再上節目,為啥不趁機割一波韭菜?”
粉絲很遺憾,《葫蘆兄弟》雖然好看,可他們都是成年人,沒小孩子那麼喜歡。
有女粉忍不住叫王平陽下海,得不到能看看也行啊。
王平陽沒空理會網上的言論,正在王圓圓的家長群裡發火。
起因是總有一兩個家長在群裡撒潑,不僅威脅老師要投訴,還真去做了。
【各位家長:
我實在忍不住了,今天我在群裡說說我的想法,作為一名家長,我他媽真的看不下去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