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沈歌與黎淮山一同退出《國潮驚鴻秀》這檔節目後,陳書蝶才順勢接替了黎淮山的位置,在節目中擔當新的評委,所以她最早並沒有聽過沈歌唱的歌曲《萬疆》和京劇《玉堂春·三堂會審》,她自己也懶得搭理梅亦辰和其他人的破事兒。
直到在與梨春樓約定好要唱對臺戲後,她才在網上了解了一下沈歌唱過的節目,《萬疆》、《探窗》、《梨花頌》......
所以她知道沈歌和她一樣,也是學的梅派,而且功底還不錯,雖說跟她相比仍是有很大差距!
不過此刻令她驚訝的不是這些,而是他的這段戲腔,並不是京劇,是崑曲!
在其他人眼中,不管是美聲模仿還是真正的京劇旦角唱腔,都能統一歸為“戲腔”。雖然有句話叫京昆不分家,可她卻能清楚地聽出這其中的差別。
相比之下京劇旦角的唱腔會更分明,情感表達更直接,不同流派之間的區別也很明顯,梅派的端莊華麗、程派的幽咽婉轉,包括演員在唱時也是字正腔圓。
而崑曲則婉轉細膩,旋律優美綿長,講究“水磨調”的柔和韻味,與京劇相比,更看重聲音的虛實變化和氣息的控制,講究“聲中無字,字中有聲”的境界,會更加的典雅抒情......
簡單來說,京劇旦角唱腔像濃墨重彩的寫意畫,直接有力。
而崑曲旦角唱腔則像工筆細描的水墨畫,含蓄悠長。
陳書蝶多年不唱,但到底是有功底在身。
即便只有這幾句唱腔,她也立刻判斷了出來。
陳書蝶盯著臺上沈歌的身影,心中暗道,這小子年紀不大,卻掌握了京昆,敢在京城開戲班,還是有把小刷子的,至少比自己這個便宜徒弟強。
不過驚訝歸驚訝,陳書蝶依然沒有把他放在心上,梨春樓完全就是一個由新兵蛋子組成的草臺班子,拿什麼跟全是由自己老朋友組成的蝶衣社比?
即便她多年未唱,可有句話叫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沈歌的出現再次向觀看《國潮驚鴻秀》的觀眾展示了什麼叫真正的實力。
前有《萬疆》,今有《赤伶》。
每一首歌出現都讓人覺得驚豔。
【媽呀,前段時間我都是看的什麼妖魔鬼怪、亂七八糟的節目啊,這是我能品嚐的細糠嗎?!】
【聽了神秘大佬這首歌,我才發現自己的審美被強女幹成什麼樣了,《赤伶》這首歌聽起來竟然有點兒不適應。】
【還好在黎老先生和神秘大佬退賽後我就沒再看了,審美依然線上,心疼赤石赤了這麼久的網友。】
【《赤伶》這首歌絲毫不比《萬疆》差!而且根據我對歌詞的理解,這兩首歌的主題,怕是還很相似......】
在沈歌主歌部分層層鋪墊下,直至戲腔部分綻放,讓現場觀眾和直播間裡的網友都紛紛直呼“對味了”、“回來了,一切都回來了”,再沒有人質疑他是節目組請的替身,這就是實力所在,假冒不了。
當眾人以為副歌戲腔部分結束時,沈歌一邊撥動琴絃,一邊再次開嗓念道:
“濃情悔認真。”
“回頭皆幻景。”
“對面是何人......”
眾人還沉浸在沈歌剛才的戲腔中,這幾句唸白一出,瞬間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不過這幾句詞不像剛才的歌詞那樣直白,眾人一時間不能理解說的是什麼意思,只當是歌詞中的這位“伶人”在唱戲。
而聽到他這幾句唸白,評委席中的陳書蝶便明白了為什麼剛才他的戲腔不用京腔而是崑曲了。
因為這幾句是崑曲唸白,出自《桃花扇》。
《桃花扇》講述的是侯方域與秦淮歌妓李香君的故事。
侯方域科舉落第後回到南京,經人介紹結識李香君,兩人題詩宮扇定情。
魏忠賢餘黨阮大鋮為拉攏侯方域,暗中資助妝奩,被李香君識破後嚴詞退回,阮大鋮因此懷恨在心。
李自成攻佔京城後,阮大鋮擁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權,誣陷侯方域通敵,迫其逃亡揚州投奔史可法。阮大鋮逼迫李香君改嫁田仰,李香君以死相抗,血濺定情詩扇。
楊龍友將血痕點染成桃花圖,這也是“桃花扇”的由來。
再後來清軍南下,南明覆滅,侯方域出獄後與李香君在棲霞山白雲庵重逢。被張道士點醒,兩人看破家國幻滅,最終雙雙出家,悲劇收場。
......
一句唸白過後。
沈歌聲止,場館內只有琴音流轉。
《桃花扇》的這段唸白與剛才戲腔唱詞呼應。
臺下人走過不見舊顏色,臺上人唱著心碎離別歌。
戲臺之下看客往來穿梭,再也看不到昔日的繁華景象,亂世之中烽火燃山河,破碎飄零。
臺上的戲子正演繹著生離死別的劇目,這裡的離別,既是歌詞中伶人所扮演的李香君與侯方域悲歡離合的情節,同時也暗中對應了現實中的亂世,生離死別已是常態。伶人唱的是李香君,也是現實中所見到的一幕幕。
情字難落墨。
“情”字太重,無論是李香君和侯方域之間的情,還是對家國的赤誠,都複雜到難以用筆墨來輕易描繪。
她唱須以血來和。
臺上的她,是戲中的“李香君”,同樣也是指伶人本人,唱這出戏,不論是李香君還是伶人都投入了極深的感情,血是生命力,是“赤伶”的一片赤誠之心。
同時這句歌詞也寫出了伶人的結局。
他用生命為代價演完了最後一場戲,用一腔熱血當墨,寫出對國家大義的“情”字!
戲開場又落幕,看似是“臺上人演,臺下人看”的場景,但這句歌詞卻模糊了伶人與觀眾的身份。
臺下觀眾是看戲的“客”,臺上戲子又何嘗不是亂世中的“客”?
此時再經沈歌對《赤伶》的演繹,和當初他唱《探窗》時,打破了戲中戲外的次元界限一樣。這一刻,第一重是《桃花扇》中的李香君,第二重是那戲臺上分不清戲裡戲外的伶人,第三重則是臺上的沈歌。
三者彼此分離,卻又遙相呼應。
《桃花扇》是侯方域與李香君的愛情故事為線,寫出南明興亡,愛情在王朝的覆滅中幻滅,《赤伶》便是藉由此戲,寫出來一位與“李香君”一樣,同為戲子,同生亂世的一個普通人。
沈歌閉上雙眼,抬手撫琴。
他是沈歌,亦是曲中人。
“戲一折,水袖起落。”
“唱悲歡,唱離合,無關我......”
聲音再起。
經過第一段主歌和副歌的演唱,此時眾人都明白了這首歌寫的並不是戲子和書生之間俗套的愛情故事,位卑未敢忘憂國,大抵寫的是與杜甫身處亂世的那種感覺一樣,只不過主人公不是詩人,而是一名戲子。
有人猜測神秘選手這首歌的內容應該是想表達,一名戲子在亂世中的掙扎!
這首古風歌單是從立意上,就甩了其他選手一大截!
“還得是神秘選手啊。”
“如果他不是嘉賓,而是選手的話,我估計今天總決賽的冠軍都不一定是梅亦辰。”
“不用估計,是肯定!國家隊的大佬,要不是嘉賓的話,這讓其他人怎麼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