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演員來說唱戲做藝可不容易,小時候有倒倉這一關,不過這是男演員進入變聲期必不可少的一環,就好像倉庫倒了,顆粒無收,待平穩度過去後,又算是“倒過來”又找回了飯碗。
但“倒倉”純屬無奈。
除了小時候的這“倒倉”外,上了年紀的演員則面臨著“塌中”的風險。
“塌中”說的是一些京劇演員在人到中年上了年紀後,嗓音突然變壞,中氣不接,底氣不足的情況,起不來高調,又或者聲音裡全是瑕疵。即便勉強演唱,聲音也會塌底,滋花,不搭調或塌調。
並不能再像年輕時那樣對自己的嗓子運用自如,完全失去了掌控能力。
而造成“塌中”一般有幾個原因。
正常情況下是身體機能的自然老化,男人在五十歲左右,女人在四十五歲左右,聲音就會開始出現變化。當然如果是這樣觀眾肯定都能理解,誰還沒個老的時候。
還有一點就是演員用嗓過度,或者說年輕時沒有好好保護嗓子,到了中年,嗓子就會出現問題了。身體勞累過度,精力不足,丹田氣短,很容易中氣不足。
這是比較常見的兩種情況,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那就是眼前的陳書蝶了。
“塌中”,她這個“塌”怨不了別人,不能怪上了年紀,也不能怪年輕時用嗓過度,只能怪她自己拋下了這門手藝。
坐在椅子上的沈歌本是一副從容平靜的沈歌,這一刻眼神驀地認真起來,他對著面前的陳書蝶,同時也是對身邊圍觀的眾人說道:“都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練武的人必須天天打拳,唱曲兒的人每日練唱。
嗓子是琴絃,三天不調就走音,半月不練便生鏽。那竹林中的老竹,青翠不減經冬不凋的原因是歲歲新筍頂開舊土......”
“戲比天大,這話不是唱詞,是刀刻在骨頭上的規矩,”沈歌站起身來,讓面前的陳書蝶下意識地後退兩步,“您既是梨園行前輩,應該不會不知道老輩藝人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日日夜夜早起晚睡苦練唱功身段吧?”
“咱們這行講究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同行知道,三天不練臺下知道!”
沈歌將手中摺扇啪的一聲開啟,在眾人面前顯露出“梨春樓”三個大字,“我師父常說,唱戲如釀酒,封壇時多存三分心,開壇時才得十里香!”
“我......”
陳書蝶張張嘴,她是一萬個沒想到眼前這年輕人竟如此的會講,說得她話到嘴邊一個字都講不出來。自己身邊這便宜徒弟更是沒用,全指望著自己了。
不給她開口的機會,沈歌接著道:“不乏有離開梨園行去從事其他行業的前輩,有時候他們想回來唱一段觀眾戲迷也歡迎,哪怕是水平不如從前也都能理解。
但沒有誰會說在離開梨園本事荒廢后,還來這一行仗著曾經的資歷來壓人的。”
剛才沈歌說的話是在針對她的唱來說的,說她不練功夫,荒廢了戲曲功底。那現在沈歌的話就是直指她本人了,“‘塌中’,塌的是嗓子。但要是人的德塌了,唉......”
話到此處,意思不言而喻。
沈歌乾脆利落地合上摺扇,“梨春樓的門檻,容不下既失藝又失德的人。”
這一番話說完,說得不止是近前的陳書蝶、梅亦辰兩人愣住,更是讓四周圍觀的人都沉寂了幾秒。
“說得好!”
“這話說的在理。”
“她不是問人家為什麼沒加入梨春樓的資格嗎?現在沈班主給的理由很充分,失藝又失德,這理由足夠了。”
“害,別說現在陳家丫頭是失藝又失德了,就算是當年她還在這一行的時候,德行都早沒了,不然陳家也不能毅然決然地跟她斷絕關係。”
“難怪陳家要把她給逐出去。話說這都多少年沒見了,不是說她出國了麼,怎麼突然又回來了?還收了這麼個招笑的徒弟......”
沈歌這番對陳書蝶來說字字誅心的言論,再加上週圍旁邊者的指指點點,讓陳書蝶的臉色倏然變了。
有句話說得好,你要說某人精通一種技能很菜,他只會微微一笑,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本事如何;但你要說他不擅長的很菜,那他就要破防了,因為......
謊言不會傷人,真相才是快刀。
最開始沈歌說陳書蝶沒有透過試戲的時候,她依然能保持一個無所謂的態度,因為她心裡對自己有信心,再加上對方在她面前只是一個小輩而已,一個小輩說的話能有什麼道理,她完全沒放在心上。
但當沈歌一語中的,毫不留情地直接指出她的錯誤,甚至還直言她是失德之人後,她就繃不住了!
“你......你敢這樣說我?!”
陳書蝶臉上再也沒有了那一抹面對沈歌時的從容,她緊皺著眉頭,給人一種刻薄之意,“我當年第一次登臺演出的時候你還沒出生呢,我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的時候,你還不知道在哪兒撒尿和泥呢。
你一個小毛孩子唱過幾場戲?又賣出過幾個座?
年紀輕輕的還學人開戲班,挑班唱戲,你有那個實力嗎?”
說著,陳書蝶裝模作樣地打量了幾眼沈歌的攤位,“你這戲班還在招人?還沒搭起來唱開鑼戲吧?”
開鑼戲即是戲班成立後的首場演出。
“是。”
沈歌應了聲,話音一轉,“雖說我年齡沒前輩您大,這戲班也未開鑼唱戲,但在戲臺上的表現,未必比不過您。
演員扮上相登臺入了戲,那就是戲裡的人,無關戲外身份年紀。底下觀眾戲迷朋友們才不會管你多大年歲,人家只看你演得像不像,唱得好不好。”
“行。”
說著,陳書蝶眯眼道:“你這小年輕人說我沒資格加入你梨春樓,既然你說觀眾只看演得像不像唱得好不好,那咱們就戲臺上見真章唄。
正好我打算在京城開辦一個戲班,那到時候咱們兩個新戲班就在這燕京城唱一出對臺戲,邀請梨園行的眾多老前輩老戲迷做個見證,看誰唱得好,誰唱得紅火!”
眾人原以為陳書蝶會像剛才自己徒弟那樣在群嘲中灰溜溜的離去,卻沒想到眨眼間事情成了這個樣子。
而圍觀人群中的老戲迷眼睛一亮。
對臺戲?
“什麼是對臺戲?”
“兩個戲臺對著唱?”
有年輕人疑惑道。
“這是以前戲班競爭的一種方式,現在絕大多數演員都歸為劇團了,戲班都沒了,你們不知道也很正常。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