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換非遺的我,怎麼成了老藝術家

第13章 戲腔歌曲

對於秦子君的建議,沈歌自然有所考量,他是以弘揚傳統文化為目的,流量肯定是越大越好,用什麼樣的方式他心中有了想法,當然不會是什麼亂整活的惡俗。

戲曲界有句話叫“寧穿破,不穿錯”,說的就是戲曲這一行行頭的基本使用規則,穿破點只是影響舞臺效果,但如果穿錯了戲服,可是會惹人恥笑的;甚至喝倒彩都是輕的,有脾氣大的主一言不合就往戲臺上扔茶杯砸你都沒毛病。

所以沈歌想到了一個詞“戲腔歌曲”。

戲腔歌曲很容易理解,就是戲曲演員的唱腔,來演唱歌曲的一種形式。

如果從大的方面來說,如京劇所用的湖廣音、中州韻,還有韻腳排列而成的十三轍,崑曲所用的蘇白,以及戲曲演員的工尺譜,這些都屬於戲曲演員唱腔的規範。

小一點來說,那就是生、旦、淨、末、醜這些行當的唱腔了,如四大名旦:梅、尚、程、荀,和四大鬚生:餘、言、高、馬的唱腔特點。

旦角用假嗓,老生用本嗓,而小生則是大小嗓結合的龍虎音。

而現如今網上火一點的戲腔歌曲裡基本上都是模仿的旦角唱腔,因為和京劇其他行當相比,用假嗓的旦角唱腔更加容易讓不懂行的人分辨出來。而且旦角的聲音多數音色明亮,婉轉悠揚,非常的有穿透力,讓人一聽便驚豔無比。

也正因如此,不管一首歌唱得好與不好,如果副歌部分含有戲腔這一元素,無形中就有了加分項。一方面符合熱愛傳統文化的特點,一方面又區別於熱門的rap歌曲,這也是隔一段時間就會有這樣的“戲腔歌曲”爆火的原因。

沈歌找來網上的一些戲腔歌曲來聽,發現它們的副歌戲腔部分基本上都只是套了層皮而已,不懂行的人一聽就認為是戲腔,可他一聽,就知道演唱者只是在用技巧來模擬旦角的聲音而已,只能說似,但不是。

或許應該稱之為假聲或美聲。

甚至有的歌曲中,戲腔部分的聲音已經出現了嘶啞,倘若再高一點,妥妥的唱呲。

因為演唱者用的不是小嗓,而是自己的肉嗓,每唱一次對嗓子的損傷都是極大的!

真正的戲曲演員唱起戲沒有絲毫費力,因為有唱法和咬字的技巧,演出起來全憑一口丹田之氣。

京劇一出全本戲往往要一到兩個小時,長的戲甚至要三四個小時,趕得上一兩部電影的時長了,但是整場演出下來,戲曲演員卻毫不費力,嗓子都分毫不啞,這就是功底所在。

既然是互換非遺,現在網上也有一些網友在關注他,不如除了錄製一段京劇之外,再單獨錄製一首戲腔歌曲發過去。

正如秦子君說的那樣,要想火起來擴大影響力,首先就需要其他人的關注和喜歡,用更符合大眾品味的流行歌曲,加入旦角的唱腔,給網友吃點好的,順便科普一下非遺——京劇,同時也完成了系統的任務。

該選什麼歌曲呢?

沈歌想到了前世的一首歌,《探窗》。

“不過只記得歌詞,曲子印象不深,而且哪怕我懂點樂理,但畢竟不專業......”

他低頭沉吟。

其實他以前也不是沒想過抄抄書、寫寫歌,甚至他還去嘗試過,什麼《詭吹燈》、《武神》都發表了,不過人家網站排行榜上的卻都是諸如《開局老天師附體,粽子嚇哭了》、《簽到三十年,開局陸地神仙》什麼的,對他的書來說簡直就是降維打擊,讓沈歌直呼自己似乎已經是老古董了,遂放棄。

“還是搖人吧。”

沈歌嘆了口氣,他有個網友,兩人還是在“你是GG還是MM”時期認識的,斷斷續續的聊了也有幾年時間了。後來聽說他考上了作曲系,有時也會發一些隨便編的曲子給他鑑賞,現在正好讓對方幫個忙。

【沈歌】:“你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