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一下吧。”
容千提議。
錄音對演唱者的要求很高,因此通常歌手在錄製前兩天就要忌辛辣保護嗓子,分段逐句錄製都是家常便飯,她覺得沈歌才剛剛唱完,再加上還是壓著嗓音的女聲,負擔應該不小。
“不用。”
沈歌搖搖頭,“直接錄製下一首歌吧。”
錄音師看了兩人一眼,容千點點頭,“好,沒問題就行。”
沈歌對錄音師說道:“不用再試音了,直接錄製一整首,最好也是一遍過。”
錄音小哥張張嘴,剛想說這不可能,不過話到嘴邊又止住了,最後點點頭應道:“好的。”
沈歌再次走進錄音棚。
容千拿起桌子上列印出來的《探窗》歌詞,眸中一亮,剛剛他說自己要錄的這首歌是“古風歌曲”,現在僅從歌詞上來看,起碼就已經超越網上大部分所謂的“古風歌曲”了。
故事性、完整性都有,而不是像什麼“殺神、噬魔、成佛”一類看不懂的歌詞,又或是“刺破雲霞、踏遍黃沙、浪跡天涯”這種一昧的詞藻堆砌。
諸如前段時間某綜藝節目上的一位網路知名紅人歌手,將“兩股戰戰”改作“兩股癢癢”,容千當時看後一時語塞,借用網友的一句評論,還不如直接寫大腿刺撓呢......
只能說,現在抖聲上爆火的一些歌曲質量,實在是參差不齊,
《探窗》這首歌不知道沈歌唱得怎麼樣,單論歌詞,起碼已經超了及格線。
一個學古代史的學生,不僅會唱戲曲,而且還會作詞、作曲......
聽秦子君說,這兩天網上突然火起來的“蟳埔簪花圍”也是他做出來的。
容千看向沈歌的目光愈發好奇。
錄音室中,沈歌戴上耳機,對著錄音小哥微微點頭,示意他可以開始了。
很快,伴奏在耳機中響了起來。
《探窗》這首歌講的故事和戲曲《秦香蓮》有一定的聯絡,加入戲腔元素也不顯違和,反而和剛剛錄的《謝瑤環》選段相輔相成,一方面讓《探窗》來宣傳、吸引網友的注意,另一方面透過《謝瑤環》,又讓大家主動的去了解京劇、戲曲。
戲曲中講述愛情別離的劇目不少,像崑曲《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和柳夢梅;又或是《四郎探母》中鐵鏡公主和楊四郎;還有程派名篇《春閨夢》,單是聯想到“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這句詩,大概就能猜到其中的劇情有多惹人垂淚了。
說起來,沈歌也想過,其實《探窗》這首歌的戲腔部分,用程派的唱腔最為適合。
為什麼?
行內有一句話叫,梅派的樣、尚派的棒、以及程派的唱和荀派的浪。
說的便是“梅、尚、程、荀”四派的藝術特色。
梅派的“樣”說的是,梅派雍容華貴、典雅大方的氣質模樣,這其中不僅是單指人物形象、衣著裝扮,還包含了演員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臺步。
也正因如此,梅派的角色形象多是以世家小姐、公主皇后為主。如《四郎探母》中的鐵鏡公主、《貴妃醉酒》中的楊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