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的穿著一身白襯衫,帶著金邊眼鏡,給人一種十分文雅的感覺。
隨後他看向沈歌,“這位同學就是最近很火的‘蟳埔簪花圍’的製作人吧,聞名不如見面,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沈歌:“......”
他們兩人好像也沒差幾歲吧。
“是這樣的,前幾天我已經跟秦同學聯絡了,打算做一期採訪,主要就是藉著這個機會來宣傳一下榕城,另外我也聽說你們是大學生創業,政府前段時間剛下發了檔案,支援大學生創業,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點。剛好今天古鎮有活動舉辦,我們就以直播的形式,來宣傳榕城,讓觀眾瞭解榕城......”
聶小珍和三人商量了一下具體的細節。
沈歌在一旁沉默地聽著,今天他還是老老實實地當個背景板吧。
商量完具體的直播內容後,秦子君又回工作室做了一套簪花圍的妝造和服飾,直至夜幕降臨,三人跟著榕城文旅的車來到了榕城古鎮。
沈歌也是第一次見識到了人家的專業,什麼麥克風、打光板、攝影師齊上陣,哪裡像他一樣,直接用手機開直播就完了,而這幅場面,也吸引到了街上路人的注意,街上不斷有人把目光投向這邊。
“大家好,歡迎來到榕城文旅的直播間,相信很多網友都知道最近在網上大火的‘簪花圍’所以我們今天特意邀請到了那個網友口中的簪花圍小姐姐本人來到直播間。當然,除此之外,還有簪花圍的製作人......”
聶小珍熱情地對著鏡頭介紹著幾人。
國家不保護廢物:“這兩天正打算去榕城旅遊呢。”
被窩探險家:“我去,竟然是簪花小姐姐。”
難過的水泥:“古鎮的風景好美哦。”
......
官方的直播間還是和沈歌自己的直播間有所不同,起碼不是屎尿屁大軍橫行了,網友們都正常討論著榕城旅遊景點相關的話題。
這還是沈歌第一次體驗戶外直播。
別說還挺新鮮,後面自己也可以嘗試一下。
直播算命?
那怕是沒過幾分鐘就被封了。
一襲紅色長裙的秦子君,頭頂花團錦簇豔麗盛放的蟳埔簪花圍,明媚動人,她身邊的邵時雨長相也不差,再加上一旁微微落後半步的沈歌,俊男美女的隊伍很難不引人注意。
“同時呢,我們簪花圍的出名,也離不開它的製作人。正是這位同學,才讓我們瞭解到了這件絕美的非遺工藝品......”
榕城文旅的男主持葉高俊忽然cue到了沈歌。
隨後攝影師便將鏡頭對準了他。
沈歌微微一怔,笑道:“蟳埔簪花圍是來源於閩南地區蟳埔村的一項非遺技藝,大家在這段時間裡應該也有所瞭解,建議大家如果有機會的話,可以嘗試體驗一下。”
“沈同學說得不錯,馬上就到假期了,大家可以趁著這個機會,來榕城玩一玩,體驗一下我們這裡的簪花圍,感受一下古鎮的風光和當地的民族特色......”
葉高俊開口說道,話裡話外彷彿都在說蟳埔簪花圍是榕城的當地特色,建議網友們來這裡旅遊體驗。
沈歌不置可否。
雖說蟳埔簪花圍是因為他的製作才在網上出名,但他從來沒有說這是他獨家所創,也沒說過這是榕城當地的特色風俗。
從一開始直播,他就在告訴網友蟳埔簪花圍出自哪裡,還建議他們最好去閩南當地旅遊體驗。他的目的是弘揚、宣傳,而不是把一個個都據為己有,不然的話,他想辦法去申請一個非遺傳承人的身份不是更好嗎。
不過官方直播的目的肯定是為了吸引遊客,這麼做雖然有失妥當,但也在情理之中吧。
網名載入失敗:“這不是互換非遺的那個主播麼?我看過一會兒他的直播,還挺有意思的,原來這個簪花也是他做的......”
五行缺水:“樓上你們家才剛通網嗎?”
早八走狗:“我剛在抖聲上問了他地址,給他寄了非遺。”
朋友圈管理員:“這不是大名鼎鼎的銷贓主播嘛,不是,我怎麼感覺我走錯直播間了。”
幾人一邊聊著,一邊逛著古鎮,完成宣傳任務。因為秦子君是榕城本地人,對這裡非常熟悉,再加上主持人的引導,聊起來倒也不缺話題。
沈歌始終落後一步,甘當秦子君和邵時雨兩位美女的綠葉,一是他對榕城沒有兩人那麼瞭解;二是......唉。
他們就這麼走著,不多時,沿著風景路線介紹到了榕江邊,此時穿著古鎮而過的榕江波光粼粼,兩岸燈光搖曳,河邊都是拍照打卡的遊客。
秦子君看到河邊的廣場木質高臺上,此時正打著燈光,上面有人群往來,聚集在一起不知道在做些什麼,便好奇問道:“那裡是有什麼活動嗎?”
“哦,那裡是我們美術協會在舉辦活動,”葉高俊解釋道,“也是趁著今晚上古鎮的活動,大家決定一起出來熱鬧熱鬧,在榕江邊寫生,描繪當地的風土人情。”
“原來是這樣。”
秦子君點點頭。
說完,她對著沈歌說道:“你不是也會畫畫嗎,要不要過去看看。”
聽到她這句話,沈歌抬眸看了她一眼。
卻見秦子君的目光看向了別處。
心中嘆了口氣,不過轉念一想,自己的國畫境界已經達到了登堂入室的水平,但是從來沒有跟其他人有過交流,過去看看也行,畢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一下其他人的畫技或許對自己的提升有所幫助。
“沈同學也會繪畫?”
葉高俊眉梢一挑。
“愛好、愛好。”
沈歌客套地笑了笑。
“既然這樣,那我們就過去,直播間的觀眾朋友們可以跟著鏡頭來看看畫中的榕城古鎮是長什麼樣的。現在直播間裡如果有正在古鎮旅遊的朋友,可以發一下彈幕,到時候我們隨機抽取一名遊客為他畫一幅肖像畫。”
葉高俊對著鏡頭說道。
隨後幾人來到了榕江邊的觀景臺上,觀景臺比其他地方略微高些,站在上面涼風習習,風景也有所不同。此時這裡正擺著七八副畫架,有人在認真地描摹寫生。
“直播間的網友可以透過鏡頭看一下,如果你們來榕城旅遊的話,我非常推薦大家晚上來這裡,因為這裡是一個非常好的觀景位置......”
聶小珍還在不留餘力地向直播間觀眾介紹著。
“葉哥。”
“怎麼有空過來了?”
有人向葉高俊打招呼。
葉高俊說道:“今天有宣傳任務,帶藝術學院的三個學生來直播採訪。”
說完,他轉身向沈歌三人介紹道:“這些都是美術協會的朋友,哈哈,說起來要不是今天有工作,我也來這裡練練手了,算算也有好多天沒拿畫筆了,手有些癢。”
沈歌的目光落在這些人的畫上,登堂入室級的國畫經驗讓他一眼看出了這些人的功底,要是按系統的境界來說的話,他們只能說是初窺......半步初窺?
一竅不通的還有三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