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剛剛這位名叫沈歌的年輕人,以書法為骨寫就的這幅蘭花是一朵藏鋒內斂的謙謙君子,那葉高俊口中規矩死板的這朵蘭花,就是一朵最為純粹的蘭,形態自然,恣意舒展,讓人挑不出任何瑕疵毛病。
連葉雲帆自己,一時間都說不出什麼有用的評價......
但這一切,落在自家兒子眼中,卻成了規矩、死板。
葉雲帆唇角抽搐,無語凝噎。
如果說只是父子間的對話也就罷了,可他現在當著人家原作者的面,對此評頭論足,而且語氣中夾雜著說教與輕蔑,這種行為讓他有種無地自容的感覺。
子不教,父之過。
“行了行了,看來你爺爺跟你說的話,你是一點兒都沒聽進去。”
葉雲帆有些不耐煩地擺了擺手。
“呃......”
葉高俊一愣,不知道老爹為什麼突然莫名其妙的就生氣了,明明這幅畫他畫得很好。
“誰說我沒聽進去的,我就是按照我爺爺說的做的,所以才能畫得這麼令人滿意,改天讓他老人家看看,一定非常喜歡。”
葉高俊撇撇嘴。
“可千萬別。”
葉雲帆說道。
葉高俊把沈歌的那幅蘭花放下,把自己的收好,說道:“你總是這樣,我做什麼都要否定......算了,走了。”
說罷,他徑直轉身離開了。
父子倆鬧了點不愉快,葉高俊甚至不知道他生氣的緣由。
葉雲帆對沈歌說道:“讓你看笑話了。”
沈歌淡然,不置可否。
葉雲帆看看桌子上留下的那幅畫,又看了看剛剛畫完的這幅畫,兩幅畫都是蘭花,且出自一人之手,卻都別具一格,由此可見作畫之人的功底之深。
嘆了口氣,他加了沈歌的聯絡方式,隨後轉了五千塊給他。
五千塊,不是一個小數目,很多人一個月的工資都達不到五千塊,但對一件藝術品來說,這個價格簡直是少得可憐。實際上葉雲帆賺了,用了五千塊,不僅解決了兒子賀壽送給老爺子的禮物,還結交了一位書畫界的天才少年,這筆生意對他來說,十分值得。
“多謝。”
沈歌收了轉賬,起身告辭。
今天晚上出來擺攤不虧,雖說肖像畫沒賣幾幅,但一幅蘭花就直接賣了五千塊,頂得上他出攤十天賺的錢了。臨走前他還對中年人說,以後要是還有這樣的事,及時聯絡。當然,如果能見到對方的父親,那就更好了。閉門造車不是正途,多與人交流,取長補短,吸收經驗,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繪畫功底。
才能......仿製那《千里江山圖》。
回到家後,沈歌發現自己又火了,在大資料的推送下,相關型別或者本地的一些影片都會出現在他的抖聲首頁,剛進抖聲,刷到的第一條影片,就是關於他自己的。
“大資料真恐怖。”
沈歌自語一聲。
影片的拍攝地很明顯是一處公園,草木繁盛,有小河涼亭環繞,一片鳥語花香的景象,乍一看似乎沒什麼特別之處,甚至就連發布者的抖聲暱稱都是叫“花開富貴”,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是大爺大媽們當朋友圈拍出來的影片。
可令人感到疑惑的是,開頭這麼普通的一個影片,從上午釋出到現在,卻已經有了五萬多的點贊量。
沈歌繼續往下看,影片播放的同時他就聽到裡面傳來的二胡聲,毫無疑問這條影片拍的正是早上他在公園演奏《梁祝》時的情景。
隨後在影片的輕微抖動中,鏡頭對準了公園裡的一個小亭子,只見三兩個大爺坐在當中。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身穿白衣,手拿一件樂器的年輕人,不用想就知道,影片裡的聲音肯定就是出自他手中的琴絃樂器。
但令人納悶的是,大早上的,這個年輕人臉上卻戴著一副墨鏡。
“這是什麼曲子?好好聽!”
“我來解答,這是《貝多芬奏鳴曲》。”
“樓上你是當我眼瞎啊,還是覺得我耳朵裡塞豬毛了,這要是《貝多芬奏鳴曲》,我當場就把面前這個電腦螢幕給吃掉!”
“樓上騙吃騙喝。”
“我是練小提琴的,我來給大家說一下吧,影片裡的曲子是《梁祝》,也就是我們最熟悉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不過那人用的樂器不是小提琴,而是二胡。我也聽過有人改編的《梁祝》二胡曲,不過都是幾十年前的錄音了,音質特別差,像影片裡這麼清晰的《梁祝》二胡曲,我還是第一次聽......”
“這不會是大媽隨便拍的影片,然後配的別人的錄音吧?”
“你覺得大媽們能剪輯出這麼複雜的操作嗎?”
“別整天動不動就造假、劇本,動動你的豬腦子都能想到,你沒看周圍圍著的全是大爺大媽嗎,能吸引到這麼多老人家,要麼是送雞蛋,要麼就是拉琴的這個人拉得非常好,你覺得哪種可能性大一點?”
沈歌看著熱鬧的影片評論區,心下無奈,又火了一個影片,而且同樣還不是他自己的賬號釋出的。
果真是誰發他的影片都能火,除了他自己。
不過好在不管是他自己發還是別人發的他的影片,只能達到了弘揚、宣傳的效果,最終的經驗值都會結算到他身上。甚至這種情況對他來說還是有利的,因為如果他自己來發,影片都集中在他一個賬號上,而如果其他人發,影片會擴散的更遠。
就像那個名叫凌小雪的女主播,她的影片受眾顯然和他做的題材毫不相干,兩人的粉絲基本上不會有交集,但對方剪了他那條《二泉映月》的影片,給他引了很大的流量,讓她的不少粉絲,轉化成了他的粉絲。
路轉粉。
說的就是這個。
這樣想著,沈歌自己也給釋出這條影片的“花開富貴”評論了一句:
好看、愛看,多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