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換非遺的我,怎麼成了老藝術家

第22章 直播論秦

愛吃綠豆糕:“完了,這下主播真的解釋不清了。”

我是嘰嘰爆:“這就是一個普通的物件,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你去義烏商品城,這玩意兒一抓一大把。”

拖把沾屎呂布在世:“樓上你懂個鳥,這可不是普通的工藝品,這是慈禧墓裡的......”

菜氏虛鯤:“主播,你直播間全是小黑子。”

直播間彈幕瘋狂刷屏,沈歌手拿著景泰藍琺琅碗,對著眾人說道:“說到琺琅,稍微涉及到了我的專業,我給大家解釋一下,‘琺琅’以前又叫‘佛郎’、‘發郎’、“發藍”,因為它產生於‘拂’,唐書中‘拂’是大秦,也就是中世紀的羅馬帝國,或許這種工藝最早的原型,就是由於戰爭遷徙而帶來的。”

看到我請立刻叫我去學習:“我們國家不也有個‘秦’嘛。”

“這句話說得好,”沈歌忽然道,“再給你們講個知識點,你們知道我國的英文單詞是什麼嗎?”

梅油酥汁:“開玩笑,這還不簡單,小學三年級學的,Chi......後面是什麼來著?”

看到我請立刻叫我去學習:“China。”

愛吃綠豆糕:“China。”

直播間的網友陸續在公屏上打出英文字母。

“好。”

沈歌點點頭,繼續問道:“那你們知道為什麼我國的英文單詞是China嗎?”

梅油酥汁:“這我怎麼知道,得去問外國人去。”

驚雷這通天修為:“主播你是十萬個為什麼嗎?”

沈歌微微一笑,“這就聯絡到了剛剛那位網友說的,我們國家的歷史上,也有一個‘秦’,一統華夏,書同文、車同軌的那個大秦。也就是在那時,西方世界諸國都將東方大國稱之為‘秦’。”

“而‘秦’的古音是Chin,China則是在古音Chin的後面加了一個字母a,用來表示地域。就像非洲Africa、美洲America,這些單詞都有一個字母a。”

“再舉個例子,我們從小學習的漢語拼音,把地區‘秦嶺’要寫成qinling,而在我國寶島,用的是韋氏拼音法,將‘秦嶺’拼成的是ChinLing,更能佐證‘秦’的發音......”

“還有,在清朝時,有位出使的大臣在《出使四國日記》中曾寫過,英語稱“中國”為“採依那”,法語為“細納”,義大利語為“期納”,德語為“赫依納”,拉丁語為“西奈”。從這些詞語中可以讀出,雖然它們都不相同,但都是‘秦’的音譯。”

沈歌手中把玩著景泰藍琺琅碗,緩緩地對直播間的觀眾講述,“看著我手裡的這個碗,我又想起來了我國的另外一件非常有名的物品,也是非遺......”

梅油酥汁:“美食!”

驚雷這通天修為:“美食是非遺嗎?就算是非遺,你也要說具體是哪一樣啊,豬一樣的東西,就知道吃。”

梅油酥汁:“你也沒好到哪去!”

看到我請立刻叫我去學習:“瓷器!”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