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請陛下稱我為太子!

第417章 逐步改革,增強唐軍戰鬥力!

李厥的將士培養體系,其實比較複雜。

簡單來說的話。

這是一套建立在大唐學制基礎上的一個體系,其與大唐的學制,是息息相關的。

大唐如今。

建立了一套縣學、州學和太學的三級學制體系。

凡是年紀未滿十四歲的少年,都必須進入縣學之中學習,在學習期間,朝廷會承擔其日常伙食和住宿,甚至給予一定的補助。

而且朝廷還充分的考慮到了有些百姓家中困難的情況。

所以一年到頭的農忙時節,都不會開課。

也就是三月份、五六月份和八九月份,這幾個月縣學是不開課的,也不會再強行規定學生必須來上學。

這麼做的目的,其實很簡單。

就只是為了讓大唐的識字率提高上來,為了讓大唐百姓的整體文化水平提高上來罷了!

而年滿十四歲後,朝廷就不再強行要求少年上學了。

可以繼續選擇在縣學中進修。

同樣,也可以選擇就此結束學生生涯,回家幹活,或者是學門手藝謀生之類的。

但留下來的人,接下來就要開始準備升學考試了!

沒錯。

在這套學制體系當中,是有升學考試這個概念的。

考試每年一次。

在升學考試中位列前茅者,就可以前往州學進修,從而踏上科舉的第一步!

至於考不上,也不需要慌。

反正考試每年一次,考就完了,只要不是天資特別愚鈍,或者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麼其實都有機會。

從十四歲,到二十歲。

這六年間,選擇留下的學子,可以繼續在縣學之中學習,並參加升學考試。

但是。

在年滿二十之後,就不能再呆在縣學裡了。

不過卻還可以繼續參加一年一度的升學考試,拿到相對應的功名。

可實際上。

絕大多數真正有天資,早在二十歲前,就已經考上州學了。

剩下的這幫人雖然不免有滄海遺珠的出現。

可更多的實際上就是臭魚爛蝦,不思進取,整天糊弄了事,自然不可能考上州學。

而李厥計程車卒培養體系的開端,就定在十八歲!

十八歲。

這是一個很好的節點。

這個歲數的人參加升學考試也已經年滿四次了,年紀也不小了,壓力都會非常大。

所以。

李厥給了他們另外一個選擇。

那就是字面意義上的棄文從戎,不再繼續追求科舉,而是轉變方向,進入大唐在各地的講武堂分校之中進修!

“依兒臣只見。”

“我大唐現在的縣學、州學、太學制度非常好,既然如此,不妨試著把講武堂也照著這個樣子改革一番!”

“在各州設定講武堂分校。”

“專門招收年滿十八,有一定文化水平,且家世清白之人入講武堂進修,隨後層層選拔!”

“選拔持續四年,位列前茅者,可以進入長安講武堂中進修。”

“至於其餘的學員,則可以順勢參軍,成為我唐軍種的一員,日後靠著戰功,同樣可以繼續晉升!”

一番話說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