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艦隊的日子過得十分擁擠,畢竟突然增加了661個編外成員。
所幸三條帆船本就不是滿員航行,而在海戰中受重傷的傷員中有39個沒能挺過術後發炎的難關。
海戰損失的最終人數是79人,剩下的重傷傷員已經緩慢恢復,而輕傷傷員恢復的更快。
海戰死亡的海葬儀式,林百祥出席主持,所有與死者有關的人員都被接到了“大夏號”上。
林百祥並沒有多說多少話,對死者的安排都已經傳達過了,甲板上只剩下無言的沉默。
楊成也受邀參加了這次的海葬儀式,陳五聲在海戰當天就死了。
雖然女醫生告訴他陳五聲原本就傷的很重,他根本沒有生還的希望,但是當時的情景下醫生必須對每個還有希望的傷員都進行救治。
但是楊成還是忍不住自責,他覺得自己應該更加勇敢一些的。
海葬儀式過後,林總長又接連舉行了海戰表彰會,這次海戰中立功的移民和戰兵很多。
根據功勞大小,平定了一、二、三級。
前排的火槍兵大多是一級,身後的長矛手大多是二級,戰鬥途中救治傷員抬送彈藥的移民都被評定為三級。
總共嘉獎了538人,獎勵都是實物獎勵。
一級獎勵100工分,另有紅布繡的“爪哇海戰一級功勳”錦條,二級和三級類同。
二級獎勵80工分,紅布獎功錦條,三級獎勵50工分,紅布獎功錦條。
獎功錦條在重大節日上,獲獎者可以縫在衣服上享受別人的豔羨。
另外選拔官員時,獲過獎功錦條的人會有額外加成。
工分是林百祥到了殖民地所設的代價票據,暫時只是書面記賬形式。
等殖民地走入正軌後,他會印製工分券,暫代貨幣功能。
……
艦隊在爪哇海航行時,天氣大多豔陽高照,進入巴厘海時,艦隊經常遭遇突變的天氣,雷暴天氣十分普遍。
但是這些雷暴天持續時間並不長,頂多半天就結束。
到了巴厘海時,風力有所減弱,艦隊的是行程也變得緩慢起來。
直到3月底,艦隊也才堪堪抵達龍目海峽。
因為處在西南季風帶,過龍目海峽後艦隊還順風許多。
經過十多天的航行,艦隊終於在4月上旬進入薩武海。
到了這片海域以後,天氣依然多變,而且風力也大了許多。
羅地海峽不容易透過,必須得先航行至西帝汶島然後轉向至古邦灣避風,然後再從古邦灣出航透過羅地海峽。
(這個時間點古邦還沒有建城,這裡是為了敘述方便。)
而艦隊最終目的是經過帝汶島和羅地島中間的羅地海峽,然後再駛向對岸的澳洲大陸。
弗朗西斯和他的兩位西班牙船長,對於林老闆提供的海圖都十分懷疑。
但是在艦隊駛入古邦灣的時候,他們不得不感嘆林老闆確實有一套,艦隊所行路線大體上都很準確。
進入古邦灣後,林百祥下令艦隊停錨靠岸。
古邦灣靠近帝汶島一側有漫長的藍色海岸線,島嶼與礁區眾多。
在強力海風區呆了許多天的人們都十分欣喜,能夠進入到一個安靜平和的海灣。
從船上可以看清海灣內的珊瑚礁以及魚群,因為沒人開發這裡,這裡的魚類並不懼怕人類。
艦隊下錨之後,放出小舟上岸探查,並沒有發現人跡。
帝汶島上富含香料,荷蘭人和葡萄牙人針對這座島嶼,在歷史上有過多次爭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