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分封諸家不是一時半會能行的,還需要等待時機。
二弟在離開前差人送來了一封信,信中把近期的諸事都提出了建議。
他和父親已經看過了二弟的信,信中就“分封諸家地盤”一事提出了中肯建議。
二弟的意見一如既往,諸家分封的地盤不能條塊分明,必須讓各家勢力犬牙交錯。
這樣既方便後續治理。
地形越是不規整,越容易出現權責不清的地區。
各家發生摩擦就不可避免,屆時雙方發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都是有可能的,那麼作為中央政府的林家就有了插手調節的必要。
又能防備日後某家某姓圖謀不軌反叛。
某家的地盤同其他家交雜,一旦某家想要發起反叛,中央政府的林家平叛的路徑就很多,勢必會讓反叛方分散兵力佈防,變相減弱了反叛者的實力。
其他家也隨時就近出擊,中央政府和各家聯合出兵,能夠快速平滅叛亂。
想要貫徹二弟的意圖,就必須把麾下的地盤做一次摸底,弄清楚各處的地勢。
何處險要,何處平坦,哪裡有礦藏,哪裡有沃土,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數。
這樣分封的時候才能做到親疏有別,因地制宜。
是以林家福和林百吉兩父子專門召集各家族長,命令他們組織宣威團,到砂勞越地區和三發地區宣揚兵威。
之前攻打砂勞越地區,只清掃宣威了陸路一線,其他地區還沒有被清掃到。
這次要做到犁庭掃穴,震懾威壓,讓各地土酋全都俯首。
……
宣威團收穫的戰利品,依舊按照之前定好的比例交割。
林家會另外派遣了版圖測繪小隊隨各家兵團出行,等到把四境平定之後版圖詳細資料也會收集完畢。
等圖畫出詳細的版圖後,再給諸家分封。
屆時才會真正劃分各家地盤,組建各地議會,以及行政機構。
華人兩千多年的集權大一統觀念,讓林家父子深知只有這樣才算治國。
若是隨意的把地盤一封,就甩手不管了,那國力怎麼才能增長?
國君連自己的國度都不瞭解,還做什麼國君?
眼下正逢亂世,歐洲人齊齊到南海來,各家都在競爭殖民地,攫取資財。
林家若是不對治下土地做有效統治,日後白人兵艦一到,自家從土人蘇丹手中奪來的土地轉手就被白人奪去了。
這豈不是白白為他人做嫁衣?
……
除了分封大事外,剩下的就是沿砂勞越河修建軍事堡壘的事。
二弟對這事十分重視,林百吉深以為然。
古晉未來將會是林家治下的中心城市,也是和汶萊蘇丹國的軍事分界,
三條溝公司同汶萊蘇丹簽訂的條約中規定,兩家以砂勞越河為界,是以加強此河的警戒力量勢在必行。
林百吉計劃在河的左岸,沿岸修建30座烽火堡壘。
有了烽火堡壘,勢必要先修一條直通入海口的道路,這樣才方便運送物資以及軍事力量快速增援。
想要修建這些軍事設施,除了要籌措大量物料外,還需要大量的人力。
古晉城中的數千土人奴隸,恐怕是不夠的。
他必須趕在各家的宣威團開拔之前,給他們下令,把不服的土酋聚落中的男丁不能全殺了,而是要挑選出一部分送來古晉做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