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我的印度洋帝國

第44章 行政檔案

整場鍊鋼看起來十分流暢,是因為有一個熟悉鍊鋼過程的比利時人。

這次的鍊鋼實驗需要總結的東西很多,比如如何依照高爐內的火焰顏色斷定爐內溫度的。

錢不多的個人經驗不具有普適性,畢竟個體差異太大了。

之前陳春生也曾說過“手感”之類的話,這些都是東方世俗生活中的一些劣習,林百祥必須得革除這些劣習。

讓治下的民眾形成一種尊重知識,習慣標準化的習性。

若不這樣做,他活著的時候能夠推動一些科技的進步,一旦他死去了,社會氛圍又會落回舊局面了。

那麼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的,也是失敗的。

歷經後世洗禮的林百祥深深明白,科技越發達,越能把高深的東西做得簡單。

想要普惠大眾,必須把原理和做出來的產品做到簡單易懂,而不是晦澀難解。

要想解決這個癥結,就是要推行標準化,以淺顯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

而想要淺顯易懂,莫不如統一認知標準,所以他需要推行數字化。

採用新的計量體系,國際單位制正當時。

1795年,法國科學家就創立了以米為基本單位的計量制度,並取透過法國的子午線的總長度1/4000萬為一米,後來他們又創立了千克制。

1799年,法國人完成了“米”和“千克”標準原器的製作。

移民在到澳洲來的時候,林百祥割去了他們的辮子,改換他們的語言和文字,如今到了改掉度量衡的時候了。

6月18日,北陽殖民地總務局釋出,行政001號檔案:《大夏公司改換度量衡單位的通知》。

通知內指出,凡大夏公司治下之民眾,都必須遵守並實踐此次通知的內容。

大夏公司自公元1819年1月1日起,公司境內的計量單位統統改成新式計量體系,徹底拋棄清國計量體系。

通知內附上了,新式單位的詳細說明和新式計量單位的標準以及同清國計量體系的換算關係等。

另外,通知中還要求所有公司官員都必須率先接受並使用新式計量單位,否則將會被革除現有職位。

林百祥之所以給出了這麼長的適應期,是因為他手上缺乏標準米尺和標準千克砝碼,必須等他回到邦戛後再想辦法置辦。

北陽殖民地內的所有官員都開始努力鑽研新式計量單位,爭取早日掌握,免得在林總長面前丟了分。

……

釋出了計量單位的通知後,北陽殖民地內的前期建設還沒有結束。

他手頭上真正要忙的事不多了,所以趁此空閒,他開始著手編訂《大夏公司標準字字典》,以及《大夏公司標準語考核標準》。

本時空中,除了他沒人能勝任這個工作。

而他編寫《標準字字典》並不會一步就位,而是架構新形式。

字典中除了要簡繁對照外還要標註拼音,方便學習者對照學習。

同時字典檢索也都換成拼音,不同於以往字典以偏旁部首來檢索的習慣。

他編寫的字典不需要把所有漢字都編入,可以先弄一個簡化版的,錄入兩三千常用漢字即可。

等後期公司壯大了,有才之士自會湧現,屆時交給他們去補充圓滿即可。

至於標準語考核標準,是為日後師範學校和官員選拔做準備。

只要師範生和官員都積極的學習標準語,那麼距離大眾學習就不會遠了。

趙一看到二少爺如此認真用功,他立刻小心的退到艙房外面值守,免得不想幹的人打擾到了二少爺。

但是作為公司總長,需要他出面的事情還是很多的,比如說王廣按照他的要求,燒製出了羅馬水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