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版印刷自然不是為了印年畫,而是為了印工分券。”
“哦,那二少爺您是想把工分券印成彩色的?”
“嗯。”
“幹嗎印彩色的,同傢俱兌換券那樣印黑白的不好嗎?省時又省工。”
林百祥搖了搖頭,“工分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會是我們殖民地內的貨幣。
這種東西印出來後,就要防備有人使壞,一旦被弄出盜版,造成的損失就難以估算了。”
聽了林百祥的解釋,趙一“哦”了一聲。
常萬全聽完林總長的話,忍不住讚歎了一聲。
“總長,您真是思慮周全。”
林百祥笑了笑,“你這個馬屁並不好,下次別硬拍了。”
常萬全聞言尬笑一聲,不再多說。
趙一卻撇嘴,抱不平道:“二少爺你有點過分了,這次我看得出人家常先生說的是真心話,你卻說人家拍馬屁。”
林百祥瞪了趙一一眼,“就你話多!”
趙一直接伸手在臉上做了個鬼臉,“哎!”
林百祥和常萬全都被他逗笑了,車裡的氣氛更加輕鬆了。
“常先生少年時考過科舉,不知道你對印書坊有多少了解?”
“這個我還真瞭解一些印書坊的事,我說點我知道的事吧。”
趙一忙跟著點頭,“說吧,我想聽。”
常萬全微笑開口,“據我所知,印書坊多采用梨木、棗木來做雕版材料,因為果樹木質地堅硬紋理細膩價格又不貴,是刻書板的最佳材料。
紀曉嵐的《閱微堂筆記》中曾說過‘災梨禍棗’正是出自這個典故。”
聽到這裡趙一立刻開口詢問,“什麼意思?”
“意思是說形容濫刻無用不好的書,也比喻因印刷無用書籍而導致的浪費。
讓你小子多讀書,你就是不聽。”
被二少爺罵了,趙一併不尷尬依舊咧嘴笑。
常萬全繼續介紹:“印書坊想要賺錢,並不在於雕工的技術如何,主要在於印書坊老闆能不能找到好版本,所以書坊的老闆往往自己就是有眼力的藏書家。
在江南就有一大批文人從事相關的行業,選到一個好版本或者編一本好書,往往能夠發一筆大財。
比如明代南京的藏書家刻書家胡應龍,就曾經編刻出版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從而名利雙收。”
聽常萬全說到胡應龍和《本草綱目》,林百祥突然想起道光年間的一個聰明書商。
《本草綱目》的內容是李時珍主要撰寫,二兒子李建元進行繪畫的。
李建元是個繪畫愛好者,雖然能比普通人畫的好一些,但是好的有限。
後人使用這些配圖,經常會造成謬誤。
書商張紹棠早就認識到了《本草綱目》的弊端,正巧他遇到了一個名叫吳其浚的植物學家。
吳其浚憑藉野外考察寫了的兩部專論植物的著作《植物名實圖考》和《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前者記載藥物1714種,後者繪圖838種。
恰巧此人畫工精湛,插圖精美準確。
張紹棠看完後靈機一動把吳其浚的精美插圖替換《本草綱目》之原圖。
結果張氏版《本草綱目》因繪圖生動精準,暢銷無數獲利頗豐。
……
打撈鹿距離邦戛甚遠,馬車走了兩天才走到。
林百祥三人下了車讓車伕在城外等候,他們步行進入。
城門口這邊有戰兵站崗,並不是檢查進出人員,而是收費。
每人一枚錫錢,這種錫錢是和順總公司發行的,正面是和順公司,以及十四個戳印,代表十四個子公司,背面是滿文“寶桂”。
他們交完錢進入了打撈鹿城,發現這邊比邦戛要繁華熱鬧許多。
畢竟這邊的華人更多,雖然大港公司的地盤不大,但是公司治下里的人員最多,足有5萬多人。
大港公司的戰兵也是眾多子公司裡面最多的,若是全部動員,能一次性派出萬名戰兵。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