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想了想,繼續道:“鑑於港口營地到石灰石礦常有物流往來,是以我們率先修建了從港口營地到石灰石礦的道路。
因為這邊的雨季較長,為了避免道路變得泥濘,是以我們直接把富餘的石灰石砸成了碎石子,這樣鋪路的效果很好。
雨季中這條石子路也能保證道路的正常行駛了,另外我們在港口營地周邊也建造了石子道路,總共加起來足有59裡。”
對此成績,林百祥表示在讚賞,“嗯,王局長做的不錯,等我們抓來更多的土著人,可以把築路的工作交給他們。”
王廣點頭,“是。”
“鍊鋼的情況怎麼樣了?”
“雖然高爐不能使用木炭鍊鋼,我們這邊可以使用古法鍊鐵。
我們已經找到了固定的鐵礦石開採地,每個月能夠煉出來2800斤鐵,這些鐵再使用古法打造成鋼質器具。”
聽到這個數字,林百祥有些默然。
西澳那邊的煤炭勘探須得加緊進行,北澳這邊的鐵礦不難發掘,但就是缺煤,有了煤北澳這邊就可以直接發展鍊鋼業了。
雖然北澳缺煤,但是這邊對於鋼鐵用具的並不少。
“你們在鍊鐵上應該再加大產量,我這次來從邦戛帶來了5000斤煤炭。
解除安裝以後燒成焦炭,先使用高爐鍊鐵。”
王廣點頭,“好的,總長。”
他想了下又接著道:“我們要想大量開採鐵礦石,還有兩個問題,一是運力,二是炸藥,都需要解決。”
林百祥點頭,“船上這次帶來了300匹馬,200頭牛以及500只羊。
馬和牛都卸一半,羊全都留下,你們這邊可以順勢發展畜牧業。”
“至於炸藥問題,暫時只能使用黑火藥了。
這邊的牲畜多,你們可以利用‘硝田法’制硝。
我之前已經派人去清國了,他們若是能平安過來將會帶來家豬。
家豬的屎尿,比牛馬屎尿更適合用來製造硝土。
至於硫磺我會安排船從巴達維亞那邊購買運來。”
“好的,總長。”
林百祥看向陳春生,“陳副局長你來說說。”
陳春生直接從身上掏出一張紙來,“我腦子笨記不住,所有做過的事都記在紙上了。”
“嗯,你說吧。”
“我們從您離開後,又新開了5600畝田地,連同之前開墾的2000畝地,我們共開墾7600畝地。
因為地力較薄,我們施行輪耕制積蓄的糧食並不多。”
林百祥明白陳春生話中的意思,北陽是熱帶氣候可以施行‘一年三季耕作’。
7600畝地因為輪作,這麼多土地,一年只相當於種了一季莊稼。
除了要保持地力的原因外,還有殖民地內的女性相繼懷孕,導致勞動力逐漸短缺的原因。
農業相對建築局和護衛局,男性勞動力是最少的。
女性勞動力減少以後,他們開闢新田以及耕種的勞動力陷入短缺。
“我們目前儲存了稻穀27萬斤,大豆12.8萬斤,玉米38萬斤,紅薯幹2萬斤,蔗糖2200斤。”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