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我的印度洋帝國

第95章 清國航線

7月5日,林百祥帶隊返回港口營地。

趙大安等人一起前來迎接,透過趙大安介紹,林百祥得知胡三堂共抓捕了412個土著人。

這些土著人已經交由建築局去統帶了,白人契約工踴躍報名加入督工隊。

另外胡三堂在約瑟夫.泰勒交代的地方挖出了53兩金子,這些金子都已經交到總務局倉庫了。

林百祥當即對此次遠征隊的表現給予了極高評價,遠征隊戰兵每人獲發二級獎功錦布,獎勵50工分。

諸事完畢後,林百祥難得放鬆了兩天。

接下來他同殖民地內的工匠一起商量解決水輪機的問題,同時他又陸續視察了農業耕地。

同陳春生商量了輪耕地塊如何補肥的事,歐洲的耕地輪耕補肥大多是採用苜蓿草、三葉草以及豆科植物來為耕地補肥。

現階段林百祥還沒辦法弄到這些作物種子,他需要回去之後去一趟新加坡,希望從英國人那邊能得到種子。

另外堆肥規模還需要繼續擴大,除了人畜糞便外,還可以收集動物骨頭,碾碎了充當磷肥。

而且還可以從海鮮中想辦法,殖民地中的人口不斷增加,近海捕撈的規模也可以適當擴大。

殖民地中的白人契約工大都有造船修船的經驗和技能,完全可以把他們組織起來製造小型漁船,捕撈魚類堆肥。

魚類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經微生物分解後能夠產生大量氮磷鉀等微量元素。

陳春生對此建議表示接受,他會盡快同趙大安局長商量,儘快增派人力捕撈。

另外林百祥又告訴了陳春生,利用活性炭的強大吸附力使蔗糖變白的工藝,並且教授了活性炭的製作工藝。

活性炭不是木炭,必須要在原料炭化後再進行下一步的活化工序,才能算是活性炭。

現今條件下只能利用物理方法增開炭料的空隙,成為活性炭。

方法也簡單,就是利用高溫水蒸氣或煙道氣作為活化介質,在800-1000℃的高溫下與炭化料接觸。

原理是這些高溫氣體可以透過開放原料中的閉塞孔隙、擴大已有孔隙並形成新孔隙,最終使活性炭的孔隙結構更加發達。

活性炭的窯道相對來說更加簡便易壘砌,林百祥一說陳春生就明白了。

……

時間一晃就到了7月下旬,地裡的莊稼快要成熟了,林百祥想著參加完這邊的“豐收禮”他必須啟程去往西澳了。

那邊的情況他還沒有了解,同時他又開始擔心去清國的弗朗西斯一行,不知道他們的情況如何了。

誰知7月28日這天,負責在港口炮臺值守的衛兵前來報告,弗朗西斯船長駕駛的“興漢號”已經入港。

這個訊息讓林百祥十分振奮,當即丟下手中工作趕往碼頭迎接。

來到碼頭,迎面正是接近三十米長的大型帆船,帆桅橫立。

弗朗西斯滿臉滄桑站在船舷處悠閒品酒,看到林百祥的時候,他當即笑著揮手。

林百祥臉上滿是笑意,快步走上甲板上,同西班牙人熱烈擁抱。

“我的船長,歡迎你歸來!”

“謝謝您的信任,我這次航行任務算是圓滿完成!”

林百祥哈哈一笑,“來,給我說說具體情況。”

“別急啊,林先生,我們先喝一杯再慢慢聊吧。”

林百祥對此建議欣然接受,兩人返回了弗朗西斯的船長室,各自就座。

弗朗西斯拿著酒瓶幫著林百祥倒了一杯酒後,又給自己添了酒,方才感慨道:“這次我們的航行可算是驚險萬分。”

林百祥端起酒杯抿了一口,點頭道:“具體說說。”

“我們3月1日從邦戛啟航出發,前往清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