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癲狂地吼出自己是鳳女,太皇太后冷笑一聲。
鳳女?
誰不是個鳳女似的!
不過,哀家真的是鳳女,你是不是鳳女真不好說。
嫁給太子才一年,太子就薨逝,連皇后之位都沒坐上,你確定你不是土雞?
要不是定國公府三十萬大軍逼著,你梁言梔怎麼可能做了太后?怎麼可能臨朝聽制!
“哀家真後悔,當初不該心疼先太子,不該存有私心,讓他的兒子做皇太孫……”
當初軒和帝之所以被逼著立了蕭千策為皇太孫,也有他太皇太后的功勞。
太子英年早逝,太皇太后痛苦萬分,還好,梁言梔生下蕭千策,生下自己的親孫子。
當定國公府大兵壓境要立蕭千策為皇太孫時,太皇太后也想立親孫子為皇太孫。
崔氏和梁氏兩大門閥聯手施壓,軒和帝被逼無奈,立了蕭千策為皇太孫。
軒和帝算計別人一輩子,死前,他最怕的就是江山落在梁家人手裡。
對太皇太后說:“龍衛都留給你,策兒是你的親孫子,你要看著他長大,江山不要落在梁家人手裡。”
太皇太后確實防著梁家人。所以悟真道人與她談判,讓梁言梔臨朝聽制,條件是梁家人全部去戍守邊疆,朝堂上樑家人不擔要職。
如此,太皇太后才答應太后臨朝聽制。
她哪裡想到梁言梔竟然如此蠢笨,如此剛愎自用。
那麼多老臣都被逼走,如今的大陳千瘡百孔,已經難以收拾了。
太后看太皇太后冷笑,更惱怒,吩咐人把孝安宮所有的門都鎖上。
從孝安宮出來,暴怒的太后忽然眼前一黑,往前一栽,大宮女急忙扶住她,驚呼:“太后娘娘,您不要緊吧?”
自從雲裳郡主退婚後,太后娘娘收回了數代皇帝都沒能收回的高祖遺詔,驕傲至極。
興許是深夜欣賞那遺詔的緣故,也興許是好運盡了,太后夜夜被噩夢驚醒。
每天掛著黑眼圈,逐漸消瘦,原先的圓月大臉,現在只剩下高高的顴骨,看著像骷髏……
御醫輪流診脈,都叮囑她不要勞神。怎麼可能呢?內憂外患,各方虎視眈眈,太后怎麼可能不操心?
想到這裡,大宮女哽咽著說:“太后娘娘,您可千萬保重,大陳不能沒有您!陛下還小,也不能沒您,定國公府更不能沒您!”
“是啊,朕不能倒!”
太后緩了緩,打起精神,立即召集文武百官,緊急議事。
百官到來前,她對冬順說:“去,把陛下抬來。”
“太后娘娘,陛下體弱……”
“他是皇帝,體弱也給朕忍著。”太后眼裡的怒火,下一刻就要噴出來,冬順立即說:“奴才這就去請。”
跑得比兔子還快。
離開太后的視線,冬順嘆了一口氣,太后娘娘這樣折騰陛下,萬一陛下駕崩,太后還能活幾天?
文武百官倒沒有磨蹭,穿了朝服急急忙忙進宮。
京城最近流傳著一條恐慌訊息,說太后要私自扒開濁河水大堤淹死叛軍,這到底是空穴來風還是太后真有此意?
百官入宮,便看見多日不見的蕭千策今兒也在。
大家百感交集,立即向他問安。
蕭千策小臉蒼白,但是精神還不錯,說道:“諸位愛卿平身,朕一切安好。”
太后看大家給蕭千策打完招呼,把梁知夏寫來的信遞給冬順,說道:“你讓大家都看看吧。”
蕭千策病了許久,太皇太后許久沒讓他上朝堂了。祭酒大人每天下朝後,會把朝堂事務歸納總結轉告他一遍。
所以蕭千策大事知道,但知之不詳。
梁知夏的這封信,還沒經過朝堂討論,他並不知道內容。
看著太后壓制著憤怒,把一封信叫大家傳閱,他知道肯定有非常重大的事發生,不然也不會把他抬來。
大理寺卿海大人看了書信,十分震驚:“這麼說,雲裳郡主把北境的兵權奪了?”
與他一起頭碰頭看信的戶部尚書孟大人、兵部尚書徐大人,都十分吃驚。
孟大人不可置信地說:“這是真的嗎?她一個弱女子,怎麼有這麼大能耐,能奪走三十萬大軍的兵權?還把梁家滿門大將都打傷?”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