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您跟丞相說說,劃給我一郡之地讓我為王,好不好呢?”
“哈,別做你的美夢了!”閻樂嗤之以鼻扭過頭去。
“或者,我只當個萬戶侯就可以了……”二世可憐巴巴地說。
“你以為你是個什麼東西!你去死吧。”閻樂不屑一顧地翻著白眼說道。
秦二世幾乎急哭了:“要麼就讓我帶著老婆孩子,到鄉下當個小老百姓吧……求求您留我一條性命。”二世就像一條狗一樣哀求著。
閻樂走到二世跟前,俯下身子咬牙說道:“我奉丞相命令來殺你,我若不殺你!丞相就要殺我母親!你現在說什麼都沒有用,我不會把你的話轉告丞相的。我現在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你死!你還是速度一點,不要讓我親自動手!”二世哭得眼淚汪汪的,他不得不拾起地上的劍,然後顫顫巍巍地站起身來,一閉眼,一狠心,秦二世帶著他爸爸傳世萬代的美夢一命嗚呼了。
閻樂迫死二世,立即歸報趙高,趙高便想篡位,於是直入咸陽宮,取了傳國玉璽佩在身上,召集百官及左右侍臣。誰知這班人平日雖畏懼趙高,如今聽說二世已死,趙高竟欲篡位,各人心中都不願意,竟無一人聽從。趙高便自己上殿升坐御座。說也奇怪,趙高一走上殿,忽覺殿宇搖動似要傾倒,嚇得趙高連忙退下,回望殿宇依舊完好。趙高不信,想是自己頭昏眼花,於是定一定神復走上殿,那殿又依前搖動,如此三次。趙高心想:“天意不許,人心不從,乃是我命中無皇帝之分!”只得罷手。
趙高只好召集諸大臣及諸公子說:“秦本王國,始皇統一天下,故稱皇帝。現在六國復出,天下分裂,秦地比前更小,不可虛稱帝號,應仍稱王。二世的兄子子嬰秉性仁儉,百姓歸服,應立為秦王。”眾人聞言不敢異議。趙高便令公子嬰齋戒,擇日祭告宗廟受取玉璽。又下令以黔首之禮葬二世於杜南宜春苑中。
公子嬰為人聰明仁厚,且有智略,與二世大不相同。今被推立為王,明知趙高不懷好意,卻又不敢推辭,只得依言前往齋宮齋戒。過了五日,告廟之期已近,子嬰心生一計,密召二子及心腹宦者韓談囑道:“趙高殺死二世,本欲謀篡,因恐群臣誅之,立我為王。我聽說趙高已與楚人立約,盡滅秦室後自己稱王。今使我齋戒告廟,一定是想在廟中殺我。不如將計就計,如此這般,方可免禍。”三人答應,各自預備去了。
到了告廟之日,趙高先到廟中,遣人來請子嬰,子嬰推病不行,一連數次都是如此。趙高見子嬰屢請不來,只得親自來請。到得齋宮,韓談與子嬰二子早巳身藏利刃伏在壁廂等候,趙高全不在意,安然進宮。見過子嬰後說道:“即位告廟乃是大典,大王何故不行?”話猶未完,三人手持利刃一齊向趙高奔來。趙高措手不及,早被韓談一刀殺死,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子嬰見趙高既死,大事已定,於是面見群臣即了王位。
子嬰下令將趙高屍首車裂示眾,並且滅其三族,時人無不稱快。子嬰探知沛公將由武關進兵,急遣韓榮固守嶢關拒之。
閻樂的結局無人知曉。不過閻樂是趙高的“乘龍快婿”,屬於趙高三族的範圍,按照正常的情況推測,閻樂應該也死在子嬰的手裡。
卻說沛公自破武關,趙高遣人來報已將二世殺死,要求與沛公平分關中之地。沛公現成之功豈肯讓與他人?便拒絕其請求。不過數日探馬來報:“子嬰殺死趙高,現在嶢關有兵把守,我兵不得前進。”沛公便欲發兵二萬人前往攻關,張良獻計道:“現在秦兵尚強不可輕敵。臣聞秦將韓榮乃屠家之子,無甚大志,容易為利所動。今宜遣人持金銀寶貨往獻韓榮,說其歸降方可取勝。”沛公即遣酈生前往行事。
韓榮閉關固守。忽報沛公遣使到來,韓榮喚之入見。酈生見了韓榮後說道:“今秦無道苦虐百姓,天下合兵伐之,非獨沛公一人也。若將軍肯惜天下百姓之苦,開關納降沛公,沛公保奏義帝,必賞千金、封萬戶侯,以酬將軍之功也。”韓榮曰:“吾食秦祿久矣,背之不義。”酈食其曰:“將軍雖不歸降,沛公也深感厚德,願以千金與將軍為酬。”韓榮曰:“我與沛公為敵國,豈有受金之理?”酈食其曰:“公不受此札,是與沛公絕情。他日天下諸侯到關兼力攻打,此關終是難保,公那時如何見面?不若今日且受此禮,以為後日之情,公等思之!”韓榮曰:“且權收此禮,仍望沛公與眾諸侯講和罷兵,免致生靈塗炭。此則先生之盛德也。”酈食其曰:“某與沛公轉達此意,沛公長者,必能見從也。”
酈食其說完獻上許多寶物。韓榮見了果然大喜。
酈食其回見沛公,備道前情。張良曰:“此時韓榮與我講和,軍中必不裝置,我兵乘其懈怠突出擊之,可獲全勝。”沛公稱善。於是悄悄引兵直襲秦營。
卻說韓榮受金之後,終日飲酒毫無準備,樊噲等搶上關來大殺秦兵,韓榮敗回咸陽入奏前事,子嬰聽後大驚道:“此事如何?”上大夫畢革出班奏曰:“事已危矣!陛下欲救一城生靈,只有出宮至軹道傍迎候沛公,庶免自身夷族之禍。”子嬰大哭應允。於是乘坐素車白馬,用紐帶系在頸上,奉著天子符璽立於軹道之旁。沛公一見大喜。子嬰曰:“嬰在位無德,聞將軍車駕西征,情願拜降以安萬民。”言訖將玉璽送與沛公。沛公曰:“爾等既降,吾奏義帝不害汝等之命。”子嬰聽畢去訖。可憐子嬰身為秦王僅得四十六日,秦國由此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