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大孫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第14章 朱元璋:這是站在皇帝的角度看海禁

朱元璋聞此,咬牙嘆息。

“蠢材!”

一個十多歲的孩子都看出了問題所在,你這翰林院學士竟看不出?

咱的意思就是茶葉,絲綢,瓷器等物是可以賣出去的啊!

不然如何提升我大明的經濟?

不過這也怪不了劉三吾,畢竟他也只能站在臣子的位置上去思考。

自是沒有身為一介君王的朱元璋要考慮得多的。

被翰林院士大夫請教,朱小寶也沒有絲毫的驕傲,他依舊謙虛道。

“若我猜的沒錯,陛下是想說可以出售茶葉,絲綢,瓷器等來賺錢。”

聞言,劉三吾雙眼一亮。

“竟是如此,受教了。”

朱小寶繼續道。

“雖國朝立國以來,海事一直以禁為主,但禁嚴程度卻在逐步放緩放寬,你可知為何?”

劉三吾感嘆一聲道。

“缺錢!”

沒錯,缺錢!

言簡意賅的兩個字,道盡了洪武年間的現狀!

現如今國朝初立,百廢待興,單靠土地稅收那點錢,根本就支援不了一個國家的運轉。

朱小寶拱手道。

“學生不才,再與先生說個例子。”

劉三吾還禮。

“願聞其詳。”

作為士大夫,劉三吾不會因為對方年紀小就駁了自己的面子。

但凡有與學問有關的事,他都十分敬畏。

朱小寶道。

“先生是否知曉再分配?”

如此陌生的詞,劉三吾幾乎沒有做任何思考,便立即搖了搖頭。

朱小寶道。

“凡新國立,除政策的更行迭代外,天下土地、人力、財力、房屋等,都需進行再分配。”

劉三吾頓時如夢驚醒。

朱小寶繼續道。

“但自立國以來,供給國朝財政收入的土地,怕是很難做到盡數納稅吧!”

“而導致國朝缺錢的緣由,並不是出自農耕落後,而是因農田再分配後,有不少都落入了士紳豪強之手。”

“而他們則想方設法的逃避稅賦,才以致國庫空虛。”

“太平年間,或是不會有大事,可一旦發生天災人禍,便會讓國家財政愈發萎靡!”

朱小寶侃侃而談。

這一切,也都被劉三吾盡數看在了眼裡。

只是現在不是他讚許朱小寶博學多識的時候。

因為朱小寶的每一句話,都刺穿了國朝華麗的外衣,露出了那遮掩不住的殘破。

如此龐大複雜的專案,朱元璋花了二十四年都沒能解決一二。

開海是必經之路,因為朱元璋他別無選擇。

但朱元璋也不能自食其言,便只好逐步放寬禁海政策。

他是多麼希望有人能懂他的用意啊!

可結果卻總是不盡如人意!

畢竟一旦解除海禁,便會影響到不少走私人的利益。

所以即便有人能懂,卻也絕不會貿然開口。

就在這時,門外突然傳來一陣笑聲,打斷了二人的對話。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