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明軒,這步子是不是邁得太大了?萬一搞砸了,大家的地可就……”另一個也附和道,話裡透著擔憂。
周邵華默默聽著,沒有說話,但他眼神中的支援,給了周明軒莫大的鼓勵。
陳得財則大大咧咧地說:“軒哥,我相信你!你說咋幹,我就咋幹!我家的地,第一個拿出來!”
周明軒擺擺手,示意大家安靜。
“各位叔伯,我理解大家的顧慮。土地是咱們農民的根,誰都不會輕易放手。”
“但大家想過沒有,現在各家各戶自己種,地塊零散,大型農機進不去,科學管理也難統一,產量和品質都上不去。”
“像咱們現在這樣,每家幾畝地,就算風調雨順,一年到頭刨去成本,又能剩下多少?”
“如果把土地集中起來,我們可以引進更先進的農機具,聘請農業專家進行指導,統一種植優質高產的品種。”
“到時候,產量上去了,品質提高了,咱們‘明康’的牌子也響了,農產品自然能賣出好價錢。”
“至於大家的地,可以折算成股分加入合作社,年底按股分紅。同時,在合作社幹活的人,還能領到一份工資。”
“這樣算下來,大家的收入只會比現在高,不會比現在少!”
周明軒的聲音不高,但擲地有聲,每一個字都敲在大家的心坎上。
他將自己透過和農業專家、外地成功企業家交流得來的經驗,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條理清晰地分析了利弊。
趙大山聽完,沉吟了片刻,猛地一拍大腿:“明軒這法子,我看行!”
“咱們村能有今天,靠的是啥?就是明軒這敢想敢幹的勁頭,還有他那活絡的腦瓜子!”
“以前搞養殖,搞竹編,哪一次不是他帶著咱們闖出來的?”
“土地是命根子沒錯,但抱死的理,是會餓死人的!時代變了,咱們也得跟著變!”
趙大山隊長在村裡威望高,他一表態,眾人的心思也活絡了不少。
周邵華這時也開口了,聲音不大卻很堅定:“我支援明軒。我家的地,也算一份。”
有了父親和隊長的支援,周明軒心裡更有底了。
他又補充道:“當然,這件事不強求,全憑自願。願意的,咱們就一起幹,不願意的,合作社也不會有任何意見。”
“而且,我打算先從咱們合作社內部的社員開始試點,如果效果好,大家看到了實惠,再逐步推廣。”
這話一出,不少原本還有些猶豫的人,也鬆了口氣。
“明軒這孩子,做事就是穩妥。”
“是啊,先試點看看,行就行,不行咱們也沒啥損失。”
接下來的日子,周明軒忙得腳不沾地。
他一邊組織人手對首批流轉過來的土地進行重新規劃,一邊聯絡農機站和種子公司。
同時,農產品深加工的專案也在同步推進。
他透過和食品加工廠的老師傅聊天,以及自己查閱的資料,很快就掌握了果脯、果醬、臘肉、燻雞等產品的製作工藝和配方。
“明康”牌的第一批深加工產品,一經推出,就在縣城乃至市裡的供銷社和商店裡引起了轟動。
用料紮實,口味獨特,包裝也新穎。
尤其是那批用果園自產水果製作的果脯和果醬,酸甜可口,成了搶手貨。
臘肉和燻雞,更是供不應求,許多城裡人託關係都想買到。
“二哥,咱們這果醬太好賣了!供銷社的王主任又來電話催貨了!”周明航如今已經能獨當一面,負責著深加工車間的生產排程,此刻他興奮地跑來向周明軒彙報。
周明軒臉上露出了笑容:“告訴王主任,品質第一,不能因為趕貨就降低標準。”
“知道了,二哥!”周明航用力點頭。
另一邊,土地集約化經營的試點也初見成效。
統一育苗,統一施肥,統一管理,病蟲害得到了有效控制,長勢喜人。
秋收時節,當大型收割機開進連片的稻田和玉米地時,那壯觀的場面,讓所有人都震動了。
產量一出來,更是讓那些參與試點的社員們笑得合不攏嘴。
比他們自己種,畝產足足高出了兩三成!
年底分紅大會上,當一沓沓嶄新的鈔票發到社員手中時,整個村子都沸騰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